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 第14-23页 |
·实验设备、材料及基本步骤 | 第14-15页 |
·实验用药品 | 第14页 |
·实验用岩心 | 第14页 |
·驱油实验方案 | 第14-15页 |
·驱油实验用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 第15-16页 |
·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对斑状残余油的驱替 | 第16-18页 |
·油膜聚并机理分析 | 第18-20页 |
·仿真模型实验分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微观流动数学模型 | 第23-32页 |
·测量聚合物溶液分子量与粘度及松弛时间的关系 | 第23页 |
·建立了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中微观孔隙中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突扩孔道内的流动特征 | 第28-29页 |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扩张流道中的微观波及效率 | 第29-32页 |
·波及边界的定义 | 第29-30页 |
·微观波及效率的计算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驱微观驱油机理 | 第32-49页 |
·微观力 | 第34-35页 |
·粘弹性流体的特点 | 第35-37页 |
·粘弹性流体的流线特点 | 第35-36页 |
·粘弹性流体的一些物理特点 | 第36-37页 |
·微元应力分布 | 第37页 |
·表征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参数 | 第37-40页 |
·松弛时间 | 第38页 |
·德博拉(Deborah)数 | 第38-39页 |
·储能模量 | 第39-40页 |
·第一法向应力差 | 第40页 |
·威森博格(Weissenberg)数 | 第40页 |
·微观流线的数学模拟 | 第40-41页 |
·微观力的特点 | 第41-45页 |
·粘弹性流体可以产生比牛顿流体更大的微观力 | 第41-42页 |
·只要有少部分突出部位被微观力推动就可能可观地提高采收率 | 第42-43页 |
·即使微观力比宏观压力梯度小也可能使残余油团移动 | 第43页 |
·由流线改变而产生的微观力不影响宏观压力梯度 | 第43页 |
·宏观力不变条件下,微观力可以变化 | 第43-44页 |
·粘弹性流体驱油时,微观力为独立变量 | 第44页 |
·微观力与宏观力的异同 | 第44-45页 |
·在油湿和水湿多孔介质中的可视岩心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微观力对残余油团的驱动 | 第45-47页 |
·残余油团移动的原因 | 第47页 |
·残余油的移动方向 | 第47页 |
·稳定残余油团的形状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驱油数值模拟软件开发 | 第49-64页 |
·软件编制 | 第49页 |
·模块设计及其功能 | 第49-52页 |
·试验区选择 | 第52-54页 |
·试验区选择原则 | 第52-53页 |
·试验区选择结果 | 第53-54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54-55页 |
·开发简况 | 第54页 |
·油层沉积特点 | 第54-55页 |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 第55-59页 |
·地质网格划分 | 第55-56页 |
·相控地质建模 | 第56-57页 |
·流体及岩石物性参数 | 第57-58页 |
·油藏生产动态数据 | 第58-59页 |
·油藏生产历史拟合 | 第59-62页 |
·确定模型参数的可调范围 | 第59页 |
·地质储量拟合 | 第59-60页 |
·生产历史拟合 | 第60-62页 |
·剩余油分布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