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3页 |
·选题的背景和缘由 | 第8-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涵义 | 第13-16页 |
·公民及公民参与 | 第13-14页 |
·公共政策制定 | 第14-15页 |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 第15-16页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6-18页 |
·和谐社会的涵义 | 第16-17页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 第18-34页 |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取得的成就 | 第18-23页 |
·公民参与的制度基础更为坚实 | 第18-19页 |
·公民参与的法制保障更为有力 | 第19-21页 |
·公民参与的途径与渠道逐步增多 | 第21页 |
·公民参与的主体、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 | 第21-22页 |
·公民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 | 第22-23页 |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公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公共政策制定者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公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 | 第25-27页 |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制约公民参与的政策环境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公民自身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政策制定者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公民参与制度方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34-41页 |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34-35页 |
·现代民主行政理论 | 第35页 |
·善治理论 | 第35-37页 |
·西方公民参与理论及其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启示 | 第37-41页 |
·西方公民参与理论的不同派别 | 第37-39页 |
·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和谐社会中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 | 第41-60页 |
·加强公民参与的文化建设 | 第41-49页 |
·树立和谐的参与理念 | 第41-43页 |
·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 第43-46页 |
·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 第46-48页 |
·培养政策制定者的管理技能 | 第48-49页 |
·完善公民参与的现有制度 | 第49-54页 |
·完善听证制度 | 第50-51页 |
·完善选举制度 | 第51-52页 |
·完善协商谈判制度 | 第52-53页 |
·完善民意调查制度 | 第53-54页 |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54页 |
·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 | 第54-60页 |
·加快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 第55-56页 |
·推进电子民主的发展和完善 | 第56-58页 |
·拓展大众传媒的参与功能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