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间借贷的基本概述 | 第11-19页 |
(一) 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 与相关非法融资概念的区别 | 第13-15页 |
1.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 第13-14页 |
2.与高利贷的区别 | 第14-15页 |
(三) 民间借贷的特征 | 第15-17页 |
1.参与广泛地域性强 | 第15页 |
2.资金来源复杂 | 第15-16页 |
3.信息成本低、交易手续便利灵活 | 第16页 |
4.自发性、盲目性和趋利性 | 第16-17页 |
(四) 民间借贷的类型划分和运营模式 | 第17-19页 |
1.非专业型民间借贷 | 第17-18页 |
2.专业性民间借贷 | 第18-19页 |
二、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评析 | 第19-25页 |
(一) 民间借贷存在原因 | 第20-21页 |
1.国家政策影响 | 第20-21页 |
2.民间资本的存量巨大 | 第21页 |
3.民间借贷自身优势 | 第21页 |
(二)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现状——以部分地区为例 | 第21-22页 |
1.温州民间借贷情况 | 第21-22页 |
2.辽宁省民间借贷情况 | 第22页 |
(三) 民间借贷现存问题 | 第22-25页 |
1.企业借贷变相进行 | 第22-23页 |
2.合法企业违规经营 | 第23页 |
3.民间借贷与非法融资难以区分 | 第23-24页 |
4.高额利息影响社会稳定 | 第24页 |
5.产生纠纷举证困难 | 第24-25页 |
三、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中的缺憾与问题 | 第25-29页 |
(一) 立法分散规范不足 | 第25-26页 |
(二) 现有法律规范可操作性差 | 第26-28页 |
1.规定之间存在冲突 | 第26页 |
2.规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3.法律规定模糊不明确 | 第27-28页 |
(三) 监管体系缺失 | 第28-29页 |
1.监管强度过高 | 第28页 |
2.监管主体不明 | 第28页 |
3.没有预防机制 | 第28-29页 |
四、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29-33页 |
(一) 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的原则 | 第29-30页 |
1.明确合法性 | 第29页 |
2.规范制定兼顾安全性与效率性 | 第29页 |
3.区分性质分别对待 | 第29-30页 |
4.监管适度预防为主 | 第30页 |
(二) 制度方面设计 | 第30-32页 |
1.规范民间借贷合同 | 第30页 |
2.规范专业性民间借贷机构的经营 | 第30-31页 |
3.打破“只贷不存”同意适当吸储 | 第31-32页 |
4.利率限制适当提高 | 第32页 |
(三) 监管方面设计 | 第32-33页 |
1.政府实际监管人民银行及银监会信息监测的监管体制 | 第32-33页 |
2.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