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区露天煤矿开发对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黑岱沟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6页 |
| ·草地的生态经济价值 | 第11-13页 |
| ·人为干扰对草地的影响 | 第13-15页 |
| ·矿产开发现状 | 第15-16页 |
| ·生态恢复的迫切性 | 第16页 |
| ·矿产开发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第16-18页 |
| ·矿产开发对生物遗传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矿产开发对生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17页 |
| ·矿产开发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17页 |
| ·矿产开发对种群的影响 | 第17页 |
| ·矿产开发对群落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矿产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特色、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3-25页 |
|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3-24页 |
| ·水文特征 | 第24页 |
| ·气候特征 | 第24页 |
| ·植被特征 | 第24-25页 |
| ·土壤特征 | 第25页 |
| ·矿区概况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尺度依赖性 | 第26-31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数据获取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图像处理 | 第27页 |
| ·计算NDVI | 第27-28页 |
| ·确定研究区范围 | 第28页 |
| ·研究结果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 第31-40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野外考察及数据来源 | 第32页 |
| ·植被调查 | 第32页 |
| ·图像数据获取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图像处理 | 第32页 |
| ·分类系统及解译标志 | 第32-33页 |
| ·图像解译 | 第33-34页 |
| ·制图及面积统计 | 第34页 |
| ·叠加分析 | 第34页 |
| ·研究结果 | 第34-38页 |
| ·不同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 第34-36页 |
|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景观格局动态 | 第40-46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 ·景观指数的选择 | 第41-42页 |
| ·景观指数的计算 | 第42页 |
| ·研究结果 | 第42-44页 |
| ·景观水平 | 第42-44页 |
| ·类型水平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NDVI的时空特征 | 第46-52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数据获取 | 第47页 |
|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 ·NDVI的计算 | 第47页 |
| ·不同空间尺度NDVI的差异 | 第47-48页 |
| ·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第52-56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数据来源 | 第53页 |
| ·气象数据 | 第53页 |
| ·景观格局数据 | 第53页 |
| ·生态系统功能数据 | 第53页 |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 ·研究结果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