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 ·FDI技术溢出效应 | 第9-12页 |
| ·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 | 第12-15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 第15-16页 |
|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2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内涵 | 第18-24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界定 | 第18-21页 |
|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18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思想演进 | 第18-20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类型 | 第21-22页 |
| ·企业家人力资本 | 第21页 |
| ·专业型人力资本 | 第21-22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特性 | 第22-24页 |
| ·边际收益递增与报酬的特殊性 | 第22页 |
| ·资本的不可替代性与可转化、可折旧性 | 第22-23页 |
| ·资本主体的差异性与有限替代性 | 第23-24页 |
| 3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 | 第24-33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的理论模型 | 第24-26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技术水平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宏观层面 | 第26-27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东道国的吸收能力 | 第26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策略 | 第26-27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的途径:微观层面 | 第27-30页 |
|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 | 第27-28页 |
| ·专业型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 | 第28-30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流动与FDI技术溢出 | 第30页 |
| ·异质型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 | 第30-33页 |
| ·竞争推动的循环技术溢出 | 第30-32页 |
| ·合作推动的循环技术溢出 | 第32页 |
| ·产业关联推动的循环技术溢出 | 第32-33页 |
| 4 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33-42页 |
| ·计量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 ·模型框架 | 第33页 |
| ·模型借鉴 | 第33-34页 |
|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 ·数据与样本的选取和预处理 | 第35-36页 |
| ·数据选取 | 第35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35-36页 |
|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 ·实证检验的思路 | 第36页 |
| ·全行业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 ·行业分组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 5 结论 | 第42-44页 |
|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 ·研究不足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A 2005年各行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 第48-49页 |
| 附录B 2006年各行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 第49-50页 |
| 附录C 2007年各行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