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交通肇事逃逸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及逃逸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位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性质的具体认定 | 第17-22页 |
第一节 现行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规定的刑法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肇事后“逃逸”的“逃离现场”,对“现场”如何认定? | 第18页 |
二、肇事后“逃逸”是否应关切行为人“逃逸”的目的 | 第18-20页 |
三、肇事者留下证件有要事离开,是否应按“逃逸”处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分析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何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 | 第25-27页 |
第四节 交通肇事者有无救治伤员的义务 | 第27-28页 |
第五节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的客观因果关系 | 第28-29页 |
第六节 关于指使他人逃逸致人死亡是否构成共犯 | 第29-30页 |
第七节 “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交通肇事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情节的研究 | 第32-34页 |
第一节 交通肇事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能否认定为自首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是否是对“逃逸”行为的否定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立法建议 | 第34-39页 |
第一节 对现行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分析 | 第34页 |
第二节 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的立法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对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的具体构想 | 第35-39页 |
一、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想 | 第36-37页 |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刑罚配置 | 第37页 |
三、刑法修正案(八)对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影响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