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洪水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水文学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水力学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外城市雨洪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城市洪水数值模拟的理论和方法 | 第21-37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一维水动力模型 | 第21-22页 |
| ·二维水动力模型 | 第22-23页 |
| ·MIKE 11水动力学原理 | 第23-29页 |
| ·MIKE 21水动力学原理 | 第29-35页 |
| ·控制方程 | 第29-30页 |
| ·控制方程数值离散方法 | 第30-32页 |
| ·有限差分方法 | 第32-34页 |
| ·定解条件 | 第34-35页 |
| ·MIKE FLOOD耦合原理 | 第35-37页 |
| ·标准连接 | 第35-36页 |
| ·侧向连接 | 第36-37页 |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42页 |
| ·模拟区域介绍 | 第37-39页 |
|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 ·水文气象 | 第38页 |
| ·流域水系 | 第38-39页 |
| ·济南市暴雨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 ·自然因素 | 第39-40页 |
| ·人为因素 | 第40-42页 |
| 4 济南市洪水演进模型的建立 | 第42-81页 |
| ·一维模型的建立 | 第42-52页 |
| ·模拟计算区域 | 第42-43页 |
| ·河网概化 | 第43页 |
| ·降雨径流模型的建立 | 第43-50页 |
| ·模型参数 | 第50-51页 |
| ·模型的率定 | 第51-52页 |
| ·结果分析 | 第52页 |
| ·二维模型的建立 | 第52-71页 |
| ·基础资料 | 第52-53页 |
| ·模拟计算区域 | 第53-54页 |
| ·地形概化 | 第54-55页 |
| ·网格划分 | 第55-57页 |
| ·降雨径流 | 第57页 |
| ·初始条件 | 第57-58页 |
| ·边界条件 | 第58页 |
| ·模型糙率 | 第58-59页 |
|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算例 | 第59-67页 |
| ·模型验证 | 第67-71页 |
| ·一二维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71-79页 |
| ·模型设置 | 第71-72页 |
| ·降雨径流 | 第72-73页 |
| ·初始条件 | 第73页 |
| ·边界条件 | 第73页 |
| ·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5 济南市城市雨洪预警系统预案库建立 | 第81-102页 |
| ·洪水仿真预案库设计 | 第81-92页 |
| ·设计依据 | 第81页 |
| ·预案类型设计 | 第81-82页 |
| ·预案主要内容 | 第82-92页 |
| ·雨型设计及降雨过程展布方法研究 | 第92-95页 |
| ·实际雨型 | 第92-93页 |
| ·设计雨型 | 第93-95页 |
| ·样本方案简介 | 第95-101页 |
| ·河道洪水模拟结果 | 第96-98页 |
| ·城区积水模拟结果 | 第98-101页 |
| ·结论 | 第101-10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