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往事》——一档历史呈现栏目的五年呈现 | 第12-26页 |
第一节 《往事》起源的组织背景:频道专业化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往事》的专业探索:纪录片与历史的勾连 | 第14-19页 |
第三节 《往事》的内容演变:从多元题材到口述历史 | 第19-23页 |
第四节 《往事》的表现手法:"叙事"在电视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往事》媒介生产组织内外各环节的协同与角力 | 第26-43页 |
第一节 组织内部各环节的定位 | 第26-30页 |
1、栏目——生产组织和职业意识的承载者 | 第26-28页 |
2、编导——第一把关人 | 第28-29页 |
3、频道——制片人与生产者的双重定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30-38页 |
1、被访者——文化差异与主观视角 | 第30-32页 |
2、机构——最有效的互动 | 第32-34页 |
3、市场——生命线 | 第34-36页 |
4、意识形态——难以突破的"当代" | 第36-38页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 第38-43页 |
1、党史题材的个案分析 | 第39-40页 |
2、民国题材的个案分析 | 第40-41页 |
3、普通人题材的个案分析 | 第41-43页 |
结语:反思精神下的历史呈现 | 第43-44页 |
附表一:2002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版面安排 | 第44-45页 |
附表二:2009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版面安排 | 第45-46页 |
附录:2009年《往事》节目表(不含重播节目) | 第46-55页 |
文中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