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我国当前土地利用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库相关技术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 第14-15页 |
·土地分类概况 | 第15-16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业务的特点 | 第16-17页 |
·全要素的时态特征 | 第16-17页 |
·复杂的土地要素关联及变更 | 第17页 |
·海量的历史数据存储 | 第17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 | 第17-18页 |
·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 第18-20页 |
·地理空间数据库逻辑 | 第20-22页 |
·空间位置分区 | 第20-21页 |
·地理空间数据逻辑分层 | 第21-22页 |
·时态地理空间数据库 | 第22页 |
·土地利用的典型 GIS 软件平台 | 第22-26页 |
·ArcGIS 平台特点 | 第23-24页 |
·ArcGIS 组件基础─ArcObjects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方法 | 第27-44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体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卫星遥感影像图处理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 | 第29-30页 |
·数据库所采用的方案 | 第29-30页 |
·数据库软件选型 | 第30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 第30-32页 |
·系统平台的选取业务管理 | 第31-32页 |
·信息系统框架 | 第32页 |
·土地分类体系 | 第32-42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依据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实施作业流程分析 | 第44-66页 |
·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 第44-45页 |
·基础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 第45-48页 |
·准备工作 | 第45-46页 |
·硬件软件配置 | 第46页 |
·调查预处理 | 第46-48页 |
·作业方法(内业和外业) | 第48-49页 |
·内业初步判读 | 第48页 |
·外业调绘 | 第48-49页 |
·地类调绘 | 第49-51页 |
·境界和权属界调绘 | 第51-55页 |
·调查程序 | 第51页 |
·指界方式 | 第51页 |
·权属界线表示 | 第51-53页 |
·协议书和争议原由书的填写 | 第53页 |
·境界和地理名称的调注方法 | 第53-54页 |
·权属调查和注记方法 | 第54页 |
·外业调绘进度控制 | 第54页 |
·外业工作协调 | 第54-55页 |
·土地权属调查 | 第55-57页 |
·权属调查的内容 | 第55页 |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 | 第55页 |
·权属界线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 第55-56页 |
·权属调查成果 | 第56-57页 |
·土地利用专项调查 | 第57-58页 |
·已建标准农田调查 | 第57页 |
·优质园地调查 | 第57页 |
·农转用土地调查 | 第57-58页 |
·生态退耕调查、荒芜耕地调查 | 第58页 |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 第58页 |
·电力高压走廊调查 | 第58页 |
·图数一体化整理 | 第58-61页 |
·调绘内容整理 | 第58-59页 |
·调绘手簿填写 | 第59页 |
·田坎系数的测算方法和要求 | 第59-60页 |
·图形数据整理原则 | 第60-61页 |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 第61-62页 |
·报告编写与档案整理 | 第62-63页 |
·报告编写 | 第62-63页 |
·档案整理 | 第63页 |
·提交成果 | 第63页 |
·质量控制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实例的总结及结束语 | 第66-70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方法 | 第66-67页 |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重点过程控制 | 第67-69页 |
·前期准备工作对整个调查工作的影响 | 第67页 |
·对更新调查过程的工作要求 | 第67-68页 |
·加强检查验收、保证成果质量 | 第68页 |
·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 第68-69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9页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