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破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8-12页 |
| ·条分法 | 第9-10页 |
| ·极限分析法 | 第10-11页 |
| ·滑移线法 | 第11页 |
| ·数值方法 | 第11-12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K103滑坡发育特征分析 | 第16-23页 |
| ·滑坡概况 | 第16-21页 |
| ·滑坡范围及规模 | 第16-19页 |
| ·滑坡区岩体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 ·地下水特征 | 第20页 |
|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20-21页 |
| ·滑坡成因分析 | 第21-23页 |
| ·软弱破碎带的影响 | 第21页 |
| ·水的影响 | 第21页 |
| ·坡脚开挖诱导作用 | 第21-22页 |
| ·成因分析 | 第22-23页 |
| 第3章 滑坡稳定性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23-41页 |
| ·强度折减法 | 第24-25页 |
| ·强度折减法定义 | 第24页 |
|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基本算法 | 第24-25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25-31页 |
| ·计算剖面选择 | 第25-26页 |
| ·模型计算范围的确定 | 第26页 |
|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6页 |
| ·滑动面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 ·弹塑性模型简介 | 第27页 |
| ·屈服准则的确定 | 第27-28页 |
| ·边坡失稳判据的讨论 | 第28页 |
| ·生死单元理论 | 第28页 |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28-30页 |
| ·滑体计算参数取值 | 第29页 |
| ·滑面计算参数取值 | 第29页 |
| ·滑床参数取值 | 第29-30页 |
| ·最终参数取值 | 第30页 |
|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 第30页 |
| ·分析程序的选择 | 第30-31页 |
| ·弹塑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 ·不考虑滑面情况下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采用接触算法下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采用软弱材料模拟滑面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 ·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分析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结合有限元算法的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 | 第41-60页 |
| ·极限平衡法理论 | 第41-45页 |
| ·定义 | 第41页 |
| ·摩尔-库仑强度准则 | 第41页 |
| ·静力平衡条件 | 第41-42页 |
| ·合理性要求 | 第42页 |
| ·常用的几种条分法 | 第42-45页 |
| ·Fellenious法 | 第42-43页 |
| ·Morgenstern 法 | 第43-45页 |
| ·滑坡安全系数的SLOPE/W软件分析 | 第45-48页 |
| ·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滑坡稳定性的不平衡推力法分析 | 第48-58页 |
| ·传统不平衡推力法 | 第48-51页 |
| ·计算方法介绍 | 第48-5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考虑滑面强度发挥的不平衡推力法 | 第51-55页 |
| ·滑带土剪切破坏的基本特征 | 第51-52页 |
| ·滑动面的弹塑性极限塑性应变分析确定 | 第52-54页 |
| ·计算方法介绍 | 第54-5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页 |
| ·结合有限元的不平衡推力法 | 第55-57页 |
| ·计算方法介绍 | 第55-5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安全系数对比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