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孙犁文学批评的历程 | 第10-17页 |
·解放前:现实主义的自觉与主导倾向的形成 | 第10-12页 |
·解放后至文革前17年:现实主义的确立与深化 | 第12-13页 |
·文革十年:现实主义的坚守与诗意追寻 | 第13-14页 |
·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强化和与审美拓展 | 第14-17页 |
第2章 孙犁文学批评的基石 | 第17-28页 |
·真实:现实主义的"起码之点" | 第17-21页 |
·真诚:真正的现实主义的核心 | 第21-23页 |
·人道主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 | 第23-25页 |
·责任与价值:有良知的文学批评 | 第25-28页 |
第3章 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特点 | 第28-37页 |
·批评的角度:文化观照的整体性 | 第28-29页 |
·批评的尺度:形式自由,语言精准 | 第29-31页 |
·批评的维度:内容侧重于创作,宏观与微观的有机融合 | 第31-33页 |
·批评的力度:对象的广泛针对性 | 第33-35页 |
·批评的温度:热烈亲切,字句含情 | 第35-37页 |
第4章 孙犁文学批评的影响 | 第37-44页 |
·对有关批评理论的影响 | 第37-38页 |
·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 第37-38页 |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实践 | 第38页 |
·对文学创作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 第38-41页 |
·对业余作家的扶持 | 第38-40页 |
·"荷花淀派"的形成发展 | 第40-41页 |
·对当下文学批评发展的影响 | 第41-44页 |
·恢复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 第41-42页 |
·健全批评家完善独立的品格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