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在北方流变述略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莲花落的历史流变 | 第9-39页 |
| ·莲花落在唐至明代中叶的发展 | 第9-27页 |
| ·莲花落与散花乐 | 第9-12页 |
| ·散花乐的文本 | 第12-15页 |
| ·莲花落在民间的流传 | 第15-18页 |
| ·莲花落与散花乐具体文本的比较 | 第18-22页 |
| ·莲花落进入民间的途径 | 第22-27页 |
| ·莲花落在明末至民国年间的发展变化 | 第27-39页 |
| ·叙事莲花落的历史界定 | 第27-30页 |
| ·莲花落获得大发展的历史原因 | 第30-32页 |
| ·莲花落在这一时期的特点 | 第32-35页 |
| ·莲花落的发展路径 | 第35-39页 |
| 第2章 京津冀三地莲花落的发展概况 | 第39-70页 |
| ·京津等地莲花落的发展小史 | 第39-50页 |
| ·北京莲花落发展小史 | 第39-43页 |
| ·天津莲花落发展小史 | 第43-48页 |
| ·山东、河南及山西莲花落的概况 | 第48-50页 |
| ·京津冀三地莲花落演出场所钩沉 | 第50-55页 |
| ·北京莲花落演出场所 | 第50-52页 |
| ·冀东莲花落演出场所 | 第52-53页 |
| ·天津莲花落演出场所 | 第53-55页 |
| ·京津冀三地莲花落的服装造型 | 第55-59页 |
| ·京津冀三地莲花落剧目表 | 第59-70页 |
| 第3章 莲花落与评剧和二人转 | 第70-92页 |
| ·莲花落与评剧 | 第70-82页 |
| ·以莲花落为基础形成评剧的原因 | 第70-73页 |
| ·从剧目、演员、声腔曲牌等方面对二者的比较 | 第73-82页 |
| ·莲花落与二人转 | 第82-92页 |
| ·莲花落与二人转的历史渊源 | 第82-88页 |
| ·二人转的曲目 | 第88-89页 |
| ·二人转的声腔曲牌 | 第89-92页 |
| 结语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