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26页 |
·麦田蚜虫寄生蜂的种类及利用 | 第10-12页 |
·麦田蚜虫寄生蜂的种类 | 第10-11页 |
·国外禾谷类作物应用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概况 | 第11-12页 |
·我国麦田蚜茧蜂的种类及利用 | 第12-15页 |
·我国麦田蚜虫寄生蜂种类 | 第12-14页 |
·我国麦田应用蚜茧蜂防治麦蚜的概况 | 第14-15页 |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寄主范围 | 第15-17页 |
·寄主选择性 | 第17-18页 |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8-22页 |
·交配寄生行为 | 第19页 |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发育历期 | 第19-20页 |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产卵量、寿命 | 第20-21页 |
·麦田蚜茧蜂的重寄生蜂 | 第21-22页 |
·种群动态及空间格局 | 第22页 |
·年生活史 | 第22-24页 |
·燕麦蚜茧蜂的生活史的研究 | 第23-24页 |
·烟蚜茧蜂的生活史 | 第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我国麦田常见蚜茧蜂的种类的鉴别 | 第26-31页 |
·我国麦田蚜茧蜂的种类检索表 | 第26-27页 |
·蚜茧蜂种类的描述。 | 第27-28页 |
·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形态上的区分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及分布 | 第3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研究材料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河北省内不同地区的蚜茧蜂田间种群组成 | 第32页 |
·保定地区不同时期蚜茧蜂田间种群组成 | 第32-33页 |
·保定地区不同时期重寄生蜂的田间种群组成 | 第33-34页 |
·麦田蚜茧蜂的越冬和春季的发生 | 第34-35页 |
·麦收后蚜茧蜂的发生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蚜茧蜂组成与地区气候条件的关系 | 第35页 |
·重寄生蜂的组成 | 第35页 |
·春季麦田蚜茧蜂的蜂源 | 第35-36页 |
·麦蚜盛发期优势种变化的原因 | 第36页 |
·蚜茧蜂秋季优势种变化的原因 | 第36-37页 |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寄主范围推测 | 第37-38页 |
第4章 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的寄主范围 | 第38-42页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研究材料 | 第38-39页 |
·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5章 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不同种麦蚜的寄生选择性 | 第42-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寄生蜂的种类及对不同蚜虫的寄生率 | 第43页 |
·不同寄生蜂对不同麦蚜的选择性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第6章.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行为比较 | 第45-48页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研究材料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