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6-15页 |
1. 植物多倍体形成机制 | 第6-7页 |
2. 植物多倍体的分类 | 第7-8页 |
3.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 第8-10页 |
4. 多倍体的特征特性 | 第10-11页 |
5.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 第11页 |
6. 多倍体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7. 多倍体无籽或少籽西瓜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二. 前言 | 第15-16页 |
三.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 方法 | 第16-20页 |
2.1 种子灭菌浸种及无菌萌发 | 第16页 |
2.2 四倍体的获得 | 第16-17页 |
2.3 四倍体的鉴定方法 | 第17-18页 |
2.4 四倍体继代扩繁 | 第18页 |
2.5 四倍体生根 | 第18页 |
2.6 四倍体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18-19页 |
2.7 试管苗嫁接 | 第19页 |
2.8 四倍体多次继代扩繁后高频发生问题的防治措施 | 第19-20页 |
四.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1. 种子无菌萌发条件的优化 | 第20-21页 |
2. 四倍体的获得 | 第21-29页 |
2.1 西瓜子叶培养四倍体的获得 | 第21-25页 |
2.1.1 基本培养基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1页 |
2.1.2 不同PH值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1页 |
2.1.3 不同培养温度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1页 |
2.1.4 不同苗龄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5 外植体摆放方式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2页 |
2.1.6 外植体高柄距对再生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7 BA浓度对再生及及四倍体出现频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的产生 | 第25-28页 |
2.2.1 加入培养基法 | 第25-26页 |
2.2.2 浸泡法 | 第26页 |
2.2.3 点滴法 | 第26-27页 |
2.2.4 细胞团诱导 | 第27-28页 |
2.3 嵌合体的分离 | 第28-29页 |
3. 四倍体鉴定方法 | 第29-30页 |
3.1 早期不定芽叶尖染色体计数 | 第29页 |
3.2 增殖系数法 | 第29页 |
3.3 高温胁迫法 | 第29-30页 |
3.4 低温胁迫法 | 第30页 |
3.5 营养胁迫法 | 第30页 |
4. 四倍体继代扩繁培养基的筛选 | 第30-31页 |
5. 四倍体生根 | 第31-32页 |
6. 四倍体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32-33页 |
6.1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32页 |
6.2 RAPD分析 | 第32-33页 |
7. 试管苗嫁接 | 第33-35页 |
8. 四倍体多次继代扩繁中所出现问题的防治方法 | 第35-37页 |
8.1 玻璃化苗的控制 | 第35页 |
8.2 黄化死亡苗的控制 | 第35页 |
8.3 鳞片状分化的控制 | 第35-36页 |
8.4 多次继代不生根的控制 | 第36-37页 |
五. 讨论 | 第37-42页 |
1. 材料的选择 | 第37页 |
2. 试验方法的探讨 | 第37-38页 |
3. 不定芽再生部位 | 第38页 |
4. 四倍体鉴定方法 | 第38-39页 |
5. 嵌合体的分离 | 第39-40页 |
6. 试管苗的嫁接 | 第40页 |
7. 四倍体继代扩繁中的常见问题 | 第40页 |
8. 西瓜子叶组织培养中再生不定芽倍性变异的机理探讨 | 第40-42页 |
六.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缩略词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英文摘要 | 第51-56页 |
附图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