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 | 第14-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实验药品 | 第14-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动物分组 | 第16页 |
·模型建立 | 第16页 |
·给药剂量及方法 | 第16-17页 |
·取材 | 第17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7-19页 |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实验结论 | 第19-26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19-20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支气管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血浆MMP-9的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血浆TIMP-1的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血浆MMP-9/TIMP-1的比值的影响 | 第24-25页 |
·活血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血浆TGF-β1的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27-35页 |
·动物模型评价 | 第27-28页 |
·活血定喘汤的立法组方依据及处方分析 | 第28-29页 |
2、3 选用指标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哮喘祛痰化瘀法的依据 | 第31-32页 |
·哮喘痰的病理实质与气道炎症 | 第32-33页 |
·瘀的病理实质与气道炎症 | 第33-34页 |
·活血定喘汤作用机理探讨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第35-63页 |
1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第35-45页 |
·哮喘的历史记载 | 第35-36页 |
·哮喘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36-41页 |
·痰饮夙根学说 | 第36-37页 |
·痰瘀相关学说 | 第37-38页 |
·血瘀致病学说 | 第38页 |
·外感致病学说 | 第38-39页 |
·肾脏亏虚学说 | 第39-40页 |
·肺脾肾不足学说 | 第40页 |
·情志致病学说 | 第40页 |
·肝胃不和学说 | 第40-41页 |
·哮喘的辨证分型 | 第41-43页 |
·古代文献对哮喘的分期分型 | 第41页 |
·现代中医对哮喘的分期分型 | 第41-43页 |
·哮喘的分期 | 第41-42页 |
·哮喘的辨证分型 | 第42-43页 |
·哮喘的主要治法 | 第43-45页 |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 第43页 |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 第43页 |
·涤痰化瘀,降气平喘 | 第43-44页 |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 第44页 |
·补肺固卫 | 第44页 |
·补肾摄纳 | 第44-45页 |
·健脾化痰 | 第45页 |
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第45-57页 |
·哮喘的概念 | 第45页 |
·儿童哮喘的诊断 | 第45-51页 |
·哮喘的发病机理 | 第51-55页 |
·遗传因素 | 第52页 |
·免疫因素 | 第52-53页 |
·神经、精神和内分泌因素 | 第53-54页 |
·诱发因素 | 第54-55页 |
·螨 | 第54页 |
·呼吸道感染 | 第54-55页 |
·其他诱因 | 第55页 |
·哮喘的治疗 | 第55-57页 |
·控制炎症 | 第55-56页 |
·扩张支气管 | 第56-57页 |
·特异性免疫治疗 | 第57页 |
·基因治疗 | 第57页 |
3. 气道重塑的研究现状 | 第57-63页 |
·气道重塑的形成原因 | 第57-58页 |
·气道重塑的调控机制研究 | 第58-63页 |
·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 | 第58页 |
·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 | 第58-59页 |
·免疫平衡与气道重塑 | 第59页 |
·遗传因素与气道重塑 | 第59-60页 |
·上皮-间质营养单位与气道重塑 | 第60页 |
·常用药物与气道重塑 | 第60-6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附图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