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的发现及相关背景 | 第13-25页 |
| 第一节 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的发现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墓群所处时代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 第15-20页 |
| 一、辽代“一国两制”的南北格局 | 第15-17页 |
| 二、辽代社会的宗教信仰 | 第17-19页 |
| 三、“南学西鉴”的辽代天文历法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墓群所属家族的族属与阶层 | 第20-25页 |
| 一、张氏家族的亲缘谱系 | 第20-22页 |
| 二、张氏家族的社会地位 | 第22-23页 |
| 三、张氏家族的信仰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特征鲜明的宣化下八里辽墓彩绘星象图 | 第25-41页 |
| 第一节 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的总体配置 | 第25-30页 |
| 一、墓室四壁:世俗人生的再现 | 第25-28页 |
| 二、墓室顶部:宇宙苍穹的摹绘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彩绘星象图的分类 | 第30-39页 |
| 一、传统题材的星象图 | 第31-35页 |
| 二、中西合璧的星象图 | 第35-39页 |
| 第三节 彩绘星象图的特征 | 第39-41页 |
| 一、以北极天为圆心的放射式构图及以平涂为主的表现手法 | 第39-40页 |
| 二、反映出了人们的天文学知识及三教聚合的宗教思想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中的“星象图”题材 | 第41-59页 |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天文观念的萌生和发展 | 第41-46页 |
| 一、对“天”的感知是天文观念萌生的先决条件 | 第41-42页 |
| 二、濮阳龙虎蚌塑是最早的星象图 | 第42-44页 |
| 三、曾侯乙墓漆箱盖是二十八星宿形成的最早实例 | 第44-46页 |
| 第二节 辽代以前的中国墓室星象图的发展脉络 | 第46-52页 |
| 一、汉代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46-48页 |
| 二、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48-50页 |
| 三、隋唐五代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50-52页 |
| 第三节 与下八里辽墓约略同时的其它地区的墓室星象图 | 第52-59页 |
| 一、辽代契丹贵族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52-53页 |
| 二、辽代其他汉族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53-55页 |
| 三、宋代墓室壁画中的星象图 | 第55-58页 |
| 四、其他民族政权下的星象图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宣化下八里辽墓星象图构成要素溯源 | 第59-64页 |
| 第一节 铜镜与莲花——道教与佛教影响下的丧葬观 | 第59-61页 |
| 一、铜镜在丧葬礼仪中的功能与内涵 | 第59-60页 |
| 二、莲花图像在丧葬艺术中的运用及其内涵 | 第60-61页 |
| 第二节 十二辰和黄道十二宫 | 第61-64页 |
| 一、十二辰在墓室中的运用 | 第61-62页 |
| 二、中国化的黄道十二宫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图片出处 | 第71-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