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重新思考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的现实意义 | 第11-20页 |
(一) 建国后中国意识形态论的理论轨迹与实践 | 第11-15页 |
1.改革开放前的意识形态论与经验总结 | 第11-13页 |
2.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论与经验总结 | 第13-15页 |
(二) 中国现阶段主流意识形态论面临的问题 | 第15-18页 |
1.社会转型期对意识形态论冲击 | 第15-16页 |
2.全球化与现代科技对意识形态建设挑战 | 第16-17页 |
3.传统文化的复兴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 第17-18页 |
(三) 普遍价值观危机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困境 | 第18-19页 |
1.价值观多元化导致社会共识的缺失 | 第18页 |
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主流价值观 | 第18-19页 |
(四) 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和谐进步需要建设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论 | 第19-20页 |
二、西方意识形态论的理论轨迹与社会实践 | 第20-28页 |
(一) 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西方意识形态论 | 第20-22页 |
1.早期反宗教迷信的意识形态论 | 第20-21页 |
2.总结法国大革命精神的意识形态论 | 第21页 |
3.为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奠定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论 | 第21页 |
4.战争与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论 | 第21-22页 |
(二) 20世纪中后期西方意识形态论 | 第22-26页 |
1.宗教学意识形态论 | 第22-23页 |
2.知识学意识形态论 | 第23-24页 |
3.人类学意识形态论 | 第24-25页 |
4.国家意识形态论 | 第25-26页 |
(三) 意识形态论的合时间性特质 | 第26-28页 |
1.意识形态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合时间性的特质 | 第26-27页 |
2.新的时代要求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意识形态论 | 第27-28页 |
三、价值观意识形态论的理论轨迹 | 第28-33页 |
(一) 价值观意识形态论的发展 | 第28-32页 |
1.时代的发展推动意识形态论的转化 | 第28-29页 |
2.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论 | 第29页 |
3.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论 | 第29-31页 |
4.国内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将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论问题系统结合 | 第32-33页 |
1.中西意识形态研究比较分析 | 第32页 |
2.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相结合 | 第32-33页 |
四、当代中国价值观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内涵 | 第33-41页 |
(一) 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需要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 第33-34页 |
1.意识形态所表达的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 | 第33-34页 |
2.将意识形态建设落实在主流价值观的建设上 | 第34页 |
(二) 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34-36页 |
1.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意识形态论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 | 第34页 |
2.在实践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 第34-35页 |
3.在理论建设上发扬创新精神 | 第35-36页 |
(三) 价值观意识形态论所代表的共同理想与道德标准 | 第36-37页 |
1.意识形态所表达的价值观在宏观层面的体现就是社会的共同理想 | 第36页 |
2.意识形态所表达的价值观在微观层面的体现就是道德利益关系 | 第36-37页 |
(四) 贯彻追求和谐与发展的价值理念 | 第37-38页 |
1.和谐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 第37页 |
2.用发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 第37-38页 |
(五) 合理有序的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 第38-41页 |
1.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 第38-39页 |
2.增强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