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库区水沙模型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库区泥沙淤积问题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 ·异重流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异重流研究的意义及应用 | 第12-15页 |
| ·异重流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异重流在水库排沙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立面二维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立面二维数值模拟的优势 | 第15页 |
| ·现阶段立面二维数值模拟的成果 | 第15-16页 |
| ·立面二维数值模型的局限性 | 第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建立笛卡尔坐标系下立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 ·建立σ坐标系下立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第17页 |
| ·建立同位网格并采用体积积分方法进行方程离散 | 第17页 |
| ·采用双流体模型及SIMPLER 算法模拟库区异重流的形成过程 | 第17页 |
| ·在坝体设置不同排沙孔口,模拟不同工况下异重流排沙过程 | 第17-18页 |
| 第2章 立面二维水沙双流体模型研究 | 第18-32页 |
| ·笛卡尔坐标系双流体模型 | 第18-21页 |
| ·σ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7页 |
| ·坐标与笛卡尔坐标的转换关系 | 第22-24页 |
| ·控制方程的转换推导 | 第24-27页 |
| ·数学模型的离散方法 | 第27-32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28页 |
| ·有限元法 | 第28-29页 |
| ·有限分析法 | 第29-30页 |
| ·有限体积法 | 第30-32页 |
| 第3章 异重流双流体模型的SIMPLER 算法 | 第32-53页 |
| ·水库异重流的形成及运动 | 第32-38页 |
| ·水库异重流的形成 | 第34-35页 |
| ·水库异重流的运动 | 第35-38页 |
| ·两相间的耦合作用 | 第38-41页 |
| ·应用条件 | 第39页 |
| ·两项方程 | 第39-40页 |
| ·相间力的计算 | 第40-41页 |
| ·同位网格下的SIMPLER 算法 | 第41-50页 |
| ·同位网格与交错网格 | 第41-44页 |
| ·动量插值 | 第44-45页 |
| ·SIMPLER 求解 | 第45-50页 |
| ·定解条件 | 第50-53页 |
| ·初始条件 | 第50页 |
| ·上游进口条件 | 第50-51页 |
| ·下流出口条件 | 第51页 |
| ·自由表面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 ·固壁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 第4章 水库异重流的模拟 | 第53-74页 |
| ·异重流潜入点的判断 | 第53-55页 |
| ·库区异重流速度分布 | 第55-62页 |
| ·与钱宁、范家骅等实测流速对比 | 第56页 |
| ·与曹志先模拟结果对比 | 第56-58页 |
| ·与姚鹏实验数据对比 | 第58-62页 |
| ·库区异重流浓度分布 | 第62-64页 |
| ·库区异重流持续条件 | 第64-70页 |
| ·排沙孔口位置设置对排沙的影响 | 第70-7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水库异重流产生判别条件 | 第74页 |
| ·水库异重流各断面速度分布 | 第74页 |
| ·水库异重流各断面浓度分布 | 第74-75页 |
| ·排沙孔口不同位置对排沙的影响 | 第75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75-76页 |
| ·水面模型边界条件 | 第75页 |
| ·河床底部边界条件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