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s | 第7-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3-15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 | 第15-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 | 第15页 |
·银行挤兑与委托-代理 | 第15-16页 |
·道德风险与委托人缺失的委托-代理 | 第16页 |
·博弈论(囚徒困境)——对金融机构挤兑的博弈分析 | 第16-19页 |
第3章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19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两种形态 | 第19页 |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 第19页 |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 第19页 |
·隐性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 | 第19-21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演进 | 第21-22页 |
第4章 我国当前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我国当前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 第22页 |
·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 | 第22-24页 |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24-25页 |
第5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25-31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25-28页 |
·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6-27页 |
·德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7-28页 |
·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28-31页 |
第6章 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31-40页 |
·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银行业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 | 第31页 |
·银行与存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现实 | 第31页 |
·银行挤兑和倒闭的巨额社会成本 | 第31-32页 |
·中央银行处理银行挤兑和倒闭时的局限性 | 第32页 |
·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所具备的条件 | 第32-33页 |
·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 | 第33-35页 |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效应分析 | 第35-36页 |
·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有利于金融发展 | 第35页 |
·存款保险是否促进金融稳定 | 第35页 |
·存款保险制度是否会助长道德风险 | 第35-36页 |
·央行:存款保险制度正在积极酝酿 | 第36-37页 |
·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面临的困难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37-40页 |
·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面临的困难 | 第37-39页 |
·我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 第39-40页 |
第7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0-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政策建议 | 第40-43页 |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经济环境 | 第41页 |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微观金融环境 | 第41-42页 |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环境 | 第42页 |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社会环境 | 第42页 |
·加强风险控制和化解机制建设 | 第42-43页 |
·加强金融机构信用文化建设 | 第43页 |
·加强对新制度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制度的信心 | 第43页 |
·研究尚待完善之处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