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连香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与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引言第19-22页
 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性第21-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43页
 1. 连香方研究概述第22页
 2. 连香方配伍组分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第22-26页
   ·黄连总生物碱及小檗碱的研究概况第22-24页
   ·丁香油及丁香酚的研究概况第24-26页
 3.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第26-31页
   ·微乳形成的机理第26页
   ·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方法第26-27页
   ·微乳中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第27-28页
   ·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28-30页
   ·微乳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第30-31页
 4.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第31-36页
   ·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基本特点第31页
   ·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组成第31-33页
   ·影响口服自微乳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第33-34页
   ·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第34-35页
   ·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应用第35-36页
 5. 中药微乳及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与展望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43页
第二章 连香方配伍组分的质量控制研究第43-52页
 1. 黄连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研究第43-47页
   ·仪器与试药第43页
   ·方法与结果第43-47页
     ·黄连总生物碱的制备第43页
     ·黄连总生物碱的基本理化性质与鉴别第43-44页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4-47页
 2. 丁香油的质量控制研究第47-50页
   ·仪器与试药第47页
   ·方法与结果第47-50页
     ·丁香油的性状与理化性质第47-48页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8-50页
 3. 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第三章 连香方自微乳化制剂的制备研究第52-101页
 1. 仪器与试药第52-53页
 2. 黄连总生物碱的分析方法建立与溶解度试验第53-56页
   ·黄连总生物碱的分析方法第53-55页
   ·黄连总生物碱在丁香油和各辅料中溶解度的测定第55-56页
     ·实验方法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56页
 3. 丁香油组分自微乳处方的设计与筛选第56-63页
   ·油相的选择第57页
   ·自微乳化效率评价方法第57-58页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第58页
     ·实验方法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页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Km)优化第58-63页
     ·实验方法第58-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3页
 4. 连香方自微乳处方的考察与优选第63-71页
   ·黄连总生物碱对自微乳化区域的影响第63-66页
     ·实验方法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稀释介质的pH值对自微乳化区域的影响第66-68页
     ·实验方法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68页
   ·温度对自微乳化区域的影响第68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68页
     ·讨论第68页
   ·根据相图优选处方的方法与结果第68页
   ·粒径测定与处方优选第68-71页
     ·实验方法第68-69页
     ·粒径测定结果和优选处方第69-70页
     ·讨论第70-71页
 5. 连香方自微乳化制剂的制备第71-72页
 6. 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图第75-101页
第四章 连香方自微乳化制剂的体外评价研究第101-113页
 1. 仪器与试药第101-102页
 2. 制剂含量测定方法与质量控制第102-105页
   ·制剂的性状第102页
   ·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第102-103页
   ·制剂中丁香酚含量测定第103-104页
   ·讨论第104-105页
 3. 稳定性考察第105-106页
   ·方法与结果第105-106页
     ·制剂稳定性考察第105页
     ·微乳液稳定性考察第105-106页
   ·讨论第106页
 4. 自微乳化速率的测定第106-107页
   ·方法与结果第106-107页
   ·讨论第107页
 5. 自微乳化程度与稀释介质体积关系的考察第107-108页
   ·方法与结果第107-108页
   ·讨论第108页
 6. 小结第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附图第110-113页
第五章 连香方自微乳化制剂在正常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113-129页
 1. 实验材料第113页
   ·仪器与试药第113页
   ·实验动物第113页
 2. 方法与结果第113-123页
   ·给药剂量的确定第113-114页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给药采样第114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第114页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第114页
   ·色谱条件第114页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第114-115页
   ·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验第115页
   ·血浆样品含量测定第115-117页
   ·药动学参数计算第117-120页
   ·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学检验第120-123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第123页
 3. 讨论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附图第126-129页
结语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我国生态旅游法律规制之研究
下一篇:民事裁判错误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