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辐射论文

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通量的获取及二者关系初探--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城市非渗透表面第11页
   ·关于地表能量通量第11-12页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第12-14页
     ·论文技术路线(图1-1)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目标及成果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遥感影像预处理第14-18页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15-17页
     ·研究所用数据第15页
     ·数据预处理第15-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三章 非渗透表面丰度的提取第18-39页
   ·混合像元的概念及成因第18页
   ·SMA(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理论第18-20页
   ·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第20-22页
   ·其它光谱混合模型第22-24页
     ·几何光学模型第22页
     ·随机几何模型第22-23页
     ·概率模型第23页
     ·模糊分析模型第23-24页
   ·端元模型及丰度提取技术路线第24-25页
   ·光谱标准化第25-27页
   ·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第27-33页
     ·正向MNF 变换第28-29页
     ·反向MNF 变换第29页
     ·把正向的MNF 变换应用到波谱分析第29页
     ·把反向的MNF 变换应用到波谱分析第29-33页
   ·像元纯净指数(PPI)第33-35页
   ·N 维散度分析第35-36页
   ·生成端元比例影像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地表能量通量的获得第39-57页
   ·地表能量通量的获得方法第39页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第39-40页
     ·地表净辐射(R_n)第39-40页
   ·SEBAL 模型第40-44页
     ·SEBAL 模型原理第40-41页
     ·SEBAL 模型参数反演第41-44页
   ·土壤热通量(G)第44-45页
   ·显热通量(H)第45-50页
     ·稳定度修正因子第46页
     ·动量传输的表面粗糙度第46-47页
     ·dt 与影像“最冷点”和“最热点”第47-48页
     ·循环迭代第48-50页
   ·潜热通量(LE)第50页
   ·模型的区域应用与结果分析――以广州为例第50-56页
     ·地表参数反演与分析第50-52页
     ·能量平衡各分量第52-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能量通量的关系研究第57-61页
   ·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与非渗透表面丰度的相关性第57-58页
   ·不同丰度非渗透表面与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关系第58-59页
   ·不同尺度下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与非渗透表面丰度的相关性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非渗透表面第61页
   ·地表能量通量第61-62页
   ·非渗透表面与地表能量通量的关系第62页
   ·创新之处第62页
   ·不足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有向子群网实证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广州市江河岸线景观现状及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