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1页 |
第1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述 | 第21-32页 |
·MIRI发病的总体概述 | 第21页 |
·与MIRI发生有关的因素 | 第21-27页 |
·活性氧(ROS)与MIRI | 第21-22页 |
·钙超载与MIRI | 第22-23页 |
·能量代谢障碍与MIRI | 第23-24页 |
·中性粒细胞学说与MIRI | 第24-25页 |
·细胞凋亡与MIRI | 第25-27页 |
·一氧化氮与MIRI | 第27页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MIRI | 第27页 |
·MIRI引起的病理变化 | 第27-29页 |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第27-28页 |
·心肌顿抑 | 第28页 |
·无复流 | 第28页 |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28-29页 |
·微循环障碍 | 第29页 |
·MIRI的药物治疗 | 第29-32页 |
·西药治疗 | 第29-30页 |
·中药治疗 | 第30-32页 |
第2章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 第32-42页 |
·MMPs | 第33-37页 |
·MMPs的结构 | 第33-34页 |
·MMPs的一般特性 | 第34页 |
·MMPs的家族 | 第34-35页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调节 | 第35-36页 |
·MMPs与心肌梗死(MI)后ECM重构 | 第36-37页 |
·TIMPs | 第37-39页 |
·TIMPs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 第37页 |
·TIMPs的表达调控 | 第37-38页 |
·TIMPs与心力衰竭 | 第38页 |
·TIMPs与心肌梗死 | 第38-39页 |
·MMPs/TIMPs | 第39-40页 |
·MMPs/TIMPs平衡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 第39页 |
·MMPs及TIMPs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第39-40页 |
·MMPs及TIMPs的应用前景 | 第40-42页 |
第3章 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动物与材料 | 第43-45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43-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实验分组 | 第45页 |
·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 | 第45页 |
·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功能测定 | 第45-46页 |
·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第46页 |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测定 | 第46页 |
·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46-47页 |
·半定量RT-PCR | 第47-49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61页 |
·G-Rb3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49-50页 |
·G-Rb3对大鼠血小板黏附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G-Rb3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52-53页 |
·G-Rb3对血清CK-MB活性的影响 | 第53页 |
·G-Rb3对血清LDH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G-Rb3对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G-Rb3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G-Rb3对血浆ET水平的影响 | 第55页 |
·G-Rb3对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G-Rb3对血浆PGI_2水平的影响 | 第56页 |
·G-Rb3对血浆TXA_2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G-Rb3对血浆PGI_2/TXA_2比值的影响 | 第57页 |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200×)结果 | 第57-58页 |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电镜(×10000)结果 | 第58-59页 |
·G-Rb3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G-Rb3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 第60页 |
·G-Rb3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影响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6页 |
第4章 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MMPS的影响 | 第66-103页 |
·引言 | 第66-68页 |
·实验动物与材料 | 第68-70页 |
·实验动物 | 第68页 |
·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68-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75页 |
·实验分组 | 第70页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心肌三酶活性测定 | 第71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TNF-α、IL-1β及TGF-β1含量测定 | 第71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MMP-2,MMP-9,TIMP-1及TIMP-3测定 | 第71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梗死面积(MIS)测定 | 第71-72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组织病理检查 | 第72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 | 第72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梗死心肌组织总蛋白的提取及定量 | 第72-73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MMP-2,MMP-9,TIMP-1及TIMP-3蛋白水平检测 | 第73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MMP-2,9 mRNA水平检测 | 第73-75页 |
·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TIMP-1,3 mRNA水平检测 | 第75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97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CPK、LDH及AST的影响 | 第75-77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TNF-α、IL-1β、TGF-β1含量的影响 | 第77-79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血清MMP-2,MMP-9,TIMP-1及TIMP-3的影响 | 第79-82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MIS的影响 | 第82-84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84-86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组织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86-88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Ⅰ型胶原的影响 | 第88-90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心肌Ⅲ型胶原的影响 | 第90-92页 |
·G-Rb3对大鼠心肌梗死不同阶段MMP-2,MMP-9,TIMP-1及TIMP-3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92-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讨论 | 第98-10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03-10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