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3页 |
| 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 第15-25页 |
| ·二化螟的发生历史 | 第15-16页 |
| ·二化螟的发生为害现状 | 第16-19页 |
| ·影响二化螟种群消长的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 ·耕种因素 | 第19-21页 |
| ·气候因素 | 第21-22页 |
| ·防治因素 | 第22-23页 |
| ·二化螟的防治 | 第23-25页 |
| 2 五种高毒农药的替代 | 第25-28页 |
| ·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项目启动 | 第25-26页 |
| ·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的开发与筛选 | 第26-28页 |
| ·低毒有机磷杀虫剂 | 第26页 |
| ·杂环类杀虫剂 | 第26-27页 |
| ·昆虫生长调节剂 | 第27-28页 |
| ·生物杀虫剂 | 第28页 |
| 3 害虫抗药性:进化、机理、研究方法和抗性治理 | 第28-35页 |
| ·害虫抗药性的进化历史 | 第28-29页 |
| ·害虫抗药性进化本质分析 | 第29-31页 |
| ·害虫抗药性的机理 | 第31-32页 |
| ·害虫抗药性的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害虫抗药性治理 | 第34-35页 |
| ·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 第34页 |
| ·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 | 第34-35页 |
| 4 二化螟抗药性发生演变与研究进展 | 第35-41页 |
| ·二化螟抗药性发生概况 | 第35-37页 |
| ·二化螟抗药性机理 | 第37-39页 |
| ·二化螟抗药性遗传 | 第39-40页 |
| ·二化螟抗药性治理 | 第40-41页 |
| 5 本项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41-43页 |
| 第二章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 第43-5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供试昆虫 | 第43-44页 |
| ·供试药剂 | 第44-45页 |
| ·毒力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敏感品系与敏感毒力基线 | 第46页 |
| ·二化螟对四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 第46-49页 |
| ·杀虫单 | 第46-47页 |
| ·三唑磷 | 第47页 |
| ·氟虫腈 | 第47页 |
| ·阿维菌素 | 第47-49页 |
| ·近五年(2002~2006)田间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的时空差异 | 第49-52页 |
| 3 讨论 | 第52-56页 |
| 第三章 二化螟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 第56-6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 ·供试昆虫 | 第56-57页 |
| ·供试药剂及来源 | 第57页 |
| ·敏感性测定方法 | 第5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 ·田间二化螟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 第57-62页 |
| ·江苏连云港二化螟种群(LYG04、LYG05) | 第57-59页 |
| ·浙江瑞安二化螟种群(RA04、RA05) | 第59-60页 |
| ·江苏常熟二化螟种群(CS04) | 第60-61页 |
| ·广西桂林二化螟种群(GL05) | 第61-62页 |
| ·二化螟对菊酯类杀虫剂的剂量反应和抗性水平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 3 讨论 | 第64-69页 |
| ·我国一些地区二化螟已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 | 第64-66页 |
|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能否在水稻田中推广应用的看法 | 第66-69页 |
| 第四章 二化螟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风险评估 | 第69-7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 ·供试昆虫 | 第70页 |
| ·供试药剂 | 第70页 |
| ·药剂筛选方法 | 第70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70页 |
| ·抗性现实遗传力的估算 | 第70-71页 |
| ·抗性发展速率预测 | 第7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6页 |
| ·二化螟对乙氰菊酯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71页 |
| ·二化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71-76页 |
| 3 讨论 | 第76-79页 |
| 第五章 二化螟抗药性的生化机制研究 | 第79-8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1页 |
| ·供试昆虫 | 第80页 |
| ·供试药剂及试剂 | 第80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80页 |
| ·测定方法 | 第80-81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80页 |
| ·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80-8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81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 ·活体增效测定 | 第81-83页 |
| ·酶活力测定 | 第83-84页 |
| 3 讨论 | 第84-88页 |
| 第六章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 第88-9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 ·供试虫源 | 第88-8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5页 |
| ·防治二化螟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室内筛选 | 第89-93页 |
| ·22种杀虫剂对江苏连云港二化螟种群 | 第89-90页 |
| ·21种杀虫剂对浙江瑞安二化螟种群 | 第90-91页 |
| ·17种杀虫剂对江西南昌二化螟种群 | 第91-92页 |
| ·17种杀虫剂对广西桂林二化螟种群 | 第92-93页 |
| ·不同种群二化螟对药剂的剂量反应和抗性水平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93-95页 |
| 3 讨论 | 第95-98页 |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9页 |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成果 | 第119-120页 |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121页 |
| 附录三 发表文章被索求情况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