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校园民事责任概论 | 第9-14页 |
(一) 校园民事责任的概念 | 第9页 |
(二) 校园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9-14页 |
1、监护关系说 | 第9-10页 |
2、委托代理说 | 第10页 |
3、法定教育、管理说 | 第10-14页 |
二、校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4-21页 |
(一) 归责原则的基本类型 | 第14-16页 |
1、过错责任原则 | 第14-15页 |
2、过错推定原则 | 第15页 |
3、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15页 |
4、公平责任原则 | 第15-16页 |
(二) 我国对校园民事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 | 第16-21页 |
三、校园民事责任之构成要件 | 第21-29页 |
(一) 损害事实的发生 | 第21-24页 |
1、受害主体和责任主体的特定性 | 第21页 |
2、损害地点的特定性 | 第21-22页 |
3、损害时间的特定性 | 第22页 |
4、损害因素的构成 | 第22-24页 |
(二) 学校应当有过错 | 第24-26页 |
(三) 学校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26-29页 |
四、学校对校园伤害案件的民事责任之承担 | 第29-33页 |
(一) 非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 | 第29-30页 |
(二) 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 | 第30-31页 |
(三) 当事人各方存在混合过错的,应否判决学校与其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 第31-33页 |
五、学校在校园伤害案件中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 第33-35页 |
六、余论 | 第35-38页 |
(一) 完善立法 | 第35页 |
(二)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救济制度 | 第35-36页 |
(三) 确立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时,应否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区别对待 | 第36-37页 |
(四) 按受害学生的年龄来区分学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详细摘要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