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农村环境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农村环境问题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15-21页 |
·中国农村建设的历史沿革 | 第15-18页 |
·民国时期的新村建设运动 | 第15-16页 |
·建国初期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 第16页 |
·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建设思潮 | 第16-17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17-18页 |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 第18-21页 |
·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 第18-19页 |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 | 第21-32页 |
·土地生态环境状况 | 第21-24页 |
·耕地面积减少 | 第21-22页 |
·土壤退化 | 第22-23页 |
·抗灾能力下降 | 第23页 |
·湿地生态功能弱化 | 第23-24页 |
·农用化学污染状况 | 第24-26页 |
·化肥污染 | 第24-25页 |
·农药污染 | 第25-26页 |
·农膜残留 | 第26页 |
·水资源环境状况 | 第26-28页 |
·淮河水环境质量 | 第26-27页 |
·巢湖水环境质量 | 第27-28页 |
·饮用水源水质 | 第28页 |
·农村生活环境状况 | 第28-29页 |
·生活垃圾污染 | 第28-29页 |
·作物秸杆污染 | 第29页 |
·畜禽养殖污染 | 第29页 |
·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影响 | 第29-32页 |
·土壤污染的影响 | 第29-30页 |
·水污染的影响 | 第30页 |
·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40页 |
·传统农业产生的生态后果 | 第32-33页 |
·不良耕作方式 | 第32页 |
·不科学使用农药 | 第32-33页 |
·化肥施用不合理 | 第33页 |
·新兴种植养殖业造成的生态影响 | 第33-34页 |
·种植业 | 第33-34页 |
·集约化畜禽养殖 | 第34页 |
·水产养殖业 | 第34页 |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 | 第34-36页 |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 | 第34-35页 |
·道路交通建设影响 | 第35-36页 |
·村镇建设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 第36-37页 |
·缺乏合理的建设规划 | 第36页 |
·村镇建设混乱无序 | 第36页 |
·生态建设处于从属地位 | 第36-37页 |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37页 |
·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 第37-38页 |
·污染严重而治污水平低 | 第37-38页 |
·政府管理力度小 | 第38页 |
·外部规模不经济 | 第38页 |
·缺乏环保管理人员 | 第38页 |
·缺乏诱导政策 | 第38页 |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0-47页 |
·国外新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 第40-41页 |
·日本新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 第40-41页 |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环境保护 | 第41页 |
·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 第41-47页 |
·新农村环境保护的原则 | 第42-44页 |
·新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 第44-47页 |
·生态环境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 第44页 |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 | 第44-45页 |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增强农村环保意识 | 第45-46页 |
·强化政府职能,健全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