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引言第8-15页
   ·选题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可能的创新及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第13-14页
     ·可能的创新第13页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解释第15-36页
   ·茶叶地理标志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5-22页
     ·国际视野内的探究第16-18页
     ·国内视野中的探究第18-20页
     ·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第20-21页
     ·原产地名称与原产地规则之“原产地”第21-22页
   ·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第22-27页
     ·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模式及国际比较第22-24页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第24-25页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概况第25-27页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解释第27-28页
     ·资产专用性与资产专用性的类型第27页
     ·资产专用性与茶叶地理标志的关系第27-28页
   ·基于产权的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解释第28-31页
     ·产权、产权类型及产权理论对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借鉴作用第28-29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权形式第29-30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30-31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解释第31-36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第31-33页
     ·信息不对称的应对之策—信誉理论第33-34页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第34-36页
3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第36-49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第36-42页
     ·茶叶地理标志的主要特征第36-37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主体第37-42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根源第42-44页
     ·为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同主体采取非合作竞争手段第42-43页
     ·由于茶叶地理标志的公共性,销售商有“搭便车”行为第43-44页
     ·生产经销商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利用资源与地理标志保护长期利益分享的冲 突第44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第44-49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第44-46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协调形式第46-49页
4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个案研究第49-57页
   ·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第49-50页
     ·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的基本思路第49-50页
     ·西湖龙井的尴尬第50页
     ·小结第50页
   ·信阳毛尖茶第50-53页
     ·信阳毛尖的品质特征及其原产地保护历史第50-51页
     ·信阳毛尖茶地理标志的保护措施第51-53页
   ·大吉岭茶第53-57页
     ·大吉岭茶及其地理标志概况第53-54页
     ·大吉岭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措施第54-57页
5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目标及发展策略第57-65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目标第57-59页
     ·保护茶叶地理标志的长期利益性第57页
     ·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57-58页
     ·保护地区内生产者的利益第58-59页
     ·保护消费者利益第59页
   ·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重构第59-65页
     ·完善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体系第59-61页
     ·制定严格的茶叶地理标志的质量监督制度第61-62页
     ·推进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组织体系建立第62-6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5-71页
   ·主要结论第65页
   ·研究展望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下一篇:Subincanadines生物碱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