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主客交往理论基础与实证初步研究--以周庄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旅游主客交往研究进展与评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主要理论与命题 | 第13-14页 |
·旅游主客交往的效应 | 第14-15页 |
·旅游主客交往的阶段 | 第15页 |
·旅游主客交往过程与测量 | 第15-16页 |
·旅游主客交往的影响 | 第16页 |
·旅游主客交往研究的新领域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旅游主客交往主体研究 | 第19-23页 |
第一节 东道主 | 第19-21页 |
·东道主与东道主社区 | 第19页 |
·东道主分层 | 第19-20页 |
·东道主对旅游和旅游者的态度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旅游者 | 第21-23页 |
·旅游者文化与旅游文化 | 第21页 |
·旅游者分层 | 第21-22页 |
·旅游者对东道主与东道主社区的态度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旅游主客交往理论研究 | 第23-39页 |
第一节 态度与感知视角 | 第23-27页 |
·主客交往驱动力 | 第23-25页 |
·主客交往偏好 | 第25-26页 |
·主客交往的意愿 | 第26-27页 |
·主客交往满意度 | 第27页 |
第二节 行为与过程视角 | 第27-34页 |
·旅游主客交往行为研究 | 第27-32页 |
·旅游主客交往过程研究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影响与趋势视角 | 第34-39页 |
·对东道主及其文化的影响 | 第34-37页 |
·对旅游者及其态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旅游主客交往实证研究 | 第39-59页 |
第一节 旅游主客交往主体概况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态度与感知视角 | 第41-52页 |
·主客交往驱动力 | 第41-42页 |
·东道主对旅游者的偏好 | 第42-51页 |
·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偏好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行为与过程视角 | 第52-56页 |
·旅游主客交往情境分析 | 第52-56页 |
·周庄主客交往行为特征 | 第56页 |
·周庄旅游主客交往现状 | 第56页 |
第四节 影响与趋势预测视角 | 第56-59页 |
·主客交往对东道主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主客关系发展趋势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9-6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态度和感知 | 第59页 |
·行为和过程 | 第59页 |
·影响和趋势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60-62页 |
·旅游主客交往的调控 | 第60-62页 |
·鼓励当地人参与旅游业 | 第62页 |
·社会文化影响的经济补偿 | 第62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完善 | 第62-65页 |
·研究不足 | 第62-63页 |
·有待研究的方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古镇型旅游地主客交往居民问卷调查表 | 第69-71页 |
附录2:古镇型旅游地主客交往游客问卷调查表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