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节目制作论文

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6-7页
第一章:由“周播版”《鲁豫有约》透视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建构第7-16页
 第一节: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品牌建构的必要性第7-9页
  (一) 大背景:电视谈话节目进入竞争时代第7页
  (二) 紧迫性:电视谈话节目的同质竞争现状第7-9页
   一 相互间模仿克隆的始终存在——易造成某种谈话节目类型、风格的扎堆出现第7-8页
   二 节目现场环节的设置日益趋同化第8页
   三 受众定位不够细分——大部分都选择定位大众第8页
   四 播出时段较为集中第8-9页
  (三) 对策:品牌战略的引入第9页
 第二节:“周播版”《鲁豫有约》品牌建构的策略分析第9-15页
  (一) 节目基本形态描述第10页
  (二) 节目品牌建构具体步骤第10-15页
 第三节:由《鲁豫有约》品牌建构得出的启示第15-16页
  (一) 充分利用频道资源优势,形成良性的品牌打造产业链第15页
  (二) 通过“节目理念”形成品牌的深层识别系统第15-16页
第二章:“品牌”不是永久的金字招牌第16-18页
 (一) 流星般的消失:我国品牌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生命周期短现象第16页
 (二) 电视节目生命周期的客观存在第16-17页
 (三) 无法摆脱的受众不忠诚行为第17页
 (四) 品牌电视谈话节目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症结第17-18页
  一 题材枯竭的危机第17-18页
  二 模式化的危机第18页
  三 高处不胜寒的危机第18页
第三章:品牌电视谈话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第18-40页
 第一节:品牌电视谈话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第19-22页
  (一) 电视谈话节目将始终是主流类型的电视节目第19-21页
   一 主要诉诸听觉,符合现在电视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第19页
   二 在满足人们相互交流渴望方面优于其他节目类型的关键性识别因素第19-21页
    1 人际直接交流第20页
    2 谈话的“场”式传播第20页
    3 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第20页
    4 动态的撞击第20页
    5 信息渠道的优化组合第20-21页
   三 节目制作成本相对低廉第21页
  (二) 成为品牌节目后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优势第21-22页
   一 大多数节目只是处于“品牌老化”阶段,仍能引起受众相对高的关注度第21页
   二 更多的附加经济价值与新经济增长点第21-22页
 第二节:实现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常规做法第22-23页
  (一) 改版第22页
  (二) 多种方式提高栏目知名度第22-23页
  (三) 媒体联动第23页
  (四) 跨媒体经营第23页
 第三节:具体个案——《鲁豫有约》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第23-37页
  (一) 《鲁豫有约》改版前后对比第24页
  (二) 节目本身具有的可持续发展优势第24页
   一 主持人陈鲁豫独特气质的不可复制性第24页
   二 “讲故事”的方法第24页
  (三) 改版后即将面临的问题第24-25页
   一 制播分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成为了根本前提第24-25页
   二 播出平台大了制约也大——“凤凰卫视独特的话语空间”优势减小第25页
   三 日播的节目量——节目制作上面临强大的压力第25页
   四 选题的宽泛化导致原先培育的特定受众群流失第25页
  (四) 改版实践中的几点明显改变第25-37页
   一 盈利模式:逐渐摆脱了依靠广告冠名的单一盈利模式,代之以多元盈利模式,大大降低栏目的经营风险第25-27页
   二 生产流水线:由单一编导负责制到编委会牵头制第27页
   三 选题:变被动为主动,开掘出人无我有的选题资源第27-37页
 第四节 品牌电视谈话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之我见第37-40页
  (一) 栏目运营上致力于多元盈利模式的构造第37页
  (二) 节目制作上体现差异化原则第37-38页
  (三) 来自《奥普拉.温弗瑞秀》的启示第38-40页
   一 结合节目所倡导的理念来对主持人个人品牌进行打造第38-39页
   二 通过节目品牌效应切实增强节目的“服务性”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主体
下一篇:国际投资规范对FDI流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