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遗嘱自由概述 | 第11-18页 |
一、我国遗嘱自由的概念及其内容 | 第11-12页 |
(一) 我国遗嘱自由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我国遗嘱自由的内容 | 第11-12页 |
二、遗嘱自由的历史演变 | 第12-15页 |
(一) 外国遗嘱自由的历史演变 | 第12-13页 |
(二) 中国遗嘱自由的历史演变 | 第13-15页 |
三、遗嘱自由的法理分析 | 第15-18页 |
(一) 遗嘱自由是私法意思自治原则在继承法上的体现 | 第15-16页 |
(二) 遗嘱自由是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的结果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及其法理分析 | 第18-27页 |
一、我国继承立法对遗嘱自由的限制措施 | 第18-20页 |
(一) 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 | 第18-19页 |
(二) 遗嘱的内容不得取消继承人必要的遗产份额 | 第19-20页 |
二、遗嘱自由的限制之法理分析 | 第20-27页 |
(一) 遗嘱自由的限制源于私法的伦理性因素 | 第20-23页 |
(二) 遗嘱自由的限制源于私有财产对家庭和社会所具有的功能 | 第23-27页 |
第三部分 世界两大法系对遗嘱自由的限制之比较 | 第27-33页 |
一、大陆法系对遗嘱自由的限制方式 | 第27-29页 |
(一) 法国立法例 | 第27-28页 |
(二) 德国立法例 | 第28页 |
(三) 俄罗斯立法例 | 第28-29页 |
(四) 日本立法例 | 第29页 |
二、英美法系对遗嘱自由的限制方式 | 第29-30页 |
(一) 英国对遗嘱自由的限制 | 第29-30页 |
(二) 美国对遗嘱自由的限制 | 第30页 |
三、中外遗嘱自由限制方式之比较 | 第30-33页 |
(一) 关于必留份与特留份概念的界定 | 第30-31页 |
(二) 关于必留份与特留份权利主体的范围 | 第31页 |
(三) 关于必留份与特留份份额的确定标准 | 第31-33页 |
第四部分 遗嘱自由与限制引发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方式 | 第33-41页 |
一、遗嘱自由与限制引发的权利冲突 | 第33-34页 |
二、遗嘱自由与限制引发的权利冲突之司法解决 | 第34-39页 |
(一) 在司法裁判中运用法益衡量的方法解决冲突 | 第34-36页 |
(二) 在司法裁判中运用善良风俗原则解决冲突 | 第36-39页 |
三、遗嘱自由与限制引发的权利冲突之立法解决 | 第39-41页 |
第五部分 关于构建我国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41-47页 |
一、我国构建特留份制度的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 | 第41-42页 |
(一) 我国构建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理由 | 第41页 |
(二) 我国出现“特留份”法律雏形的历史脉络 | 第41-42页 |
(三) 我国构建“特留份”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42页 |
二、关于构建我国特留份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42-47页 |
(一) 特留份的含义与性质 | 第42-43页 |
(二) 特留份的权利主体与特留份的份额 | 第43-44页 |
(三) 特留份的算定 | 第44页 |
(四) 特留份的丧失、放弃与保护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