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目录 | 第13-1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24页 |
| ·接收函数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接收函数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24-38页 |
| ·接收函数分离 | 第24-29页 |
| ·时间域接收函数估计 | 第25-28页 |
| ·接收函数的多道最大或然性估计 | 第28-29页 |
| ·接收函数的非线性反演 | 第29-31页 |
| ·转换震相的走时和地壳泊松比估计 | 第31-38页 |
| ·转换震相的走时 | 第31-33页 |
| ·地壳厚度和地壳泊松比估计 | 第33-38页 |
| 第三章 接收函数偏移成像 | 第38-54页 |
| ·动校正与接收函数叠加 | 第38-40页 |
| ·接收函数深度偏移 | 第40-42页 |
| ·共转换点叠加(CCP) | 第42-44页 |
| ·对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的改进 | 第44-47页 |
| ·地壳速度间断面的偏移成像 | 第47-54页 |
| 第四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流动地震台阵研究 | 第54-74页 |
| ·引言 | 第54-56页 |
| ·台站布设与数据 | 第56页 |
| ·数据处理与方法 | 第56-60页 |
| ·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 第60-66页 |
| ·地壳上地幔间断面结构 | 第66-7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中天山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研究 | 第74-90页 |
| ·引言 | 第74-80页 |
| ·台站与数据 | 第80-81页 |
| ·中天山地区地壳P/S波速比和地壳厚度研究 | 第81-87页 |
| ·上地幔过渡带间断面结构的初步结果 | 第87-8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88-90页 |
| 第六章 中国境内天山地壳上地幔分层结构 | 第90-114页 |
| ·引言 | 第90-93页 |
| ·台站布设与数据 | 第93-97页 |
| ·地壳分层结构 | 第97-105页 |
| ·天山上地幔的间断面结构 | 第105-10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09-114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14-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 致谢 | 第128-13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