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1-13页 |
一、公司人格否认概念 | 第11-12页 |
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3-16页 |
一、公司独立人格理论面临的挑战 | 第13-14页 |
二、公平正义目标通过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得到贯彻 | 第14-15页 |
三、民法基本原则在公司法中的体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国外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况 | 第16-22页 |
一、英美法系—揭开公司面纱规则 | 第16-17页 |
二、大陆法系—直索责任及透视理论 | 第17-20页 |
三、各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 | 第22-25页 |
一、主体要件 | 第22-23页 |
二、行为要件 | 第23-24页 |
三、结果要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限制 | 第25-28页 |
一、禁止滥用公司人格否认是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二、防止滥用公司人格否认的具体措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探索和考察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的判定标准 | 第31-34页 |
一、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 第31页 |
二、利用公司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权债务 | 第31-32页 |
三、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义务 | 第32页 |
四、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我国新公司法引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34-36页 |
一、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设计 | 第34-35页 |
二、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规定的欠缺 | 第35-36页 |
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要审慎适用 | 第36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6-40页 |
一、原则性和一般性规范可在作为一般法的民法中体现 | 第36-38页 |
二、具体的实体规范可在公司法中进一步详尽规定 | 第38-39页 |
三、程序性规范可在公司法和诉讼法中规定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完善 | 第40-45页 |
一、司法程序运作的构想 | 第40-43页 |
二、司法过程中对司法主体的要求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