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病原学 | 第12-13页 |
·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临床症状 | 第14页 |
·病理变化 | 第14页 |
·IBD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功能 | 第14-16页 |
·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及IBDV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抗原表位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IBDV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IBD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IBD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20页 |
·基于表位的诊断方法研究 | 第20-21页 |
·IBD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IBD疫苗的研究 | 第21-22页 |
·表位疫苗的研究 | 第22-23页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利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5肽库鉴定IBDV VP3抗原表位 | 第24-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页 |
·单抗与随机肽库 | 第24-25页 |
·肽库的生物淘洗 | 第25页 |
·噬菌体效价测定 | 第25页 |
·噬菌体扩增 | 第25页 |
·噬菌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噬菌体短肽的间接ELISA检测 | 第26页 |
·竞争抑制ELISA检测 | 第26页 |
·噬菌体短肽测序分析 | 第26页 |
·结果 | 第26-28页 |
·肽库的生物淘洗的产率 | 第26-27页 |
·噬菌体短肽的ELISA检测 | 第27页 |
·竞争抑制ELISA检测 | 第27页 |
·噬菌体短肽测序 | 第27-28页 |
·表位序列分析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利用Pepscan技术鉴定IBDV VP3抗原表位 | 第3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材料 | 第31页 |
·VP3表位预测及短肽设计 | 第31-33页 |
·VP3分段扩增、克隆与表达 | 第33页 |
·Pepscan技术筛选抗原表位 | 第33页 |
·ELISA鉴定抗原表位 | 第33页 |
·表位免疫原性检测 | 第33页 |
·表位反应原性检测 | 第33页 |
·表位的同源性分析 | 第33-34页 |
·表位作图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38页 |
·VP3表位预测及短肽设计结果 | 第34-35页 |
·VP3分段扩增、克隆与表达 | 第35页 |
·Pepscan技术筛选抗原表位 | 第35-36页 |
·ELISA鉴定抗原表位 | 第36-37页 |
·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 第37页 |
·抗原表位的反应原性检测结果 | 第37页 |
·表位的同源性分析 | 第37-38页 |
·表位作图结果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利用Pepscan技术鉴定IBDV VP2抗原表位 | 第4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VP2短肽设计 | 第41-42页 |
·VP2分段扩增、克隆与表达 | 第42-43页 |
·Pepscan技术筛选抗原表位 | 第43页 |
·ELISA鉴定抗原表位 | 第43页 |
·表位的同源性分析 | 第43页 |
·表位作图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7页 |
·VP2短肽设计 | 第43-44页 |
·VP2分段表达 | 第44-45页 |
·Pepscan技术筛选抗原表位 | 第45页 |
·ELISA鉴定抗原表位 | 第45-46页 |
·表位的同源性分析 | 第46页 |
·表位作图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