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和起源 | 第13-16页 |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基本含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起源 | 第14-16页 |
一、不可抗辩条款规则之形成 | 第14-15页 |
二、不可抗辩从约定条款到法定条款性质之演进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不可抗辩条款的法理基础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规范目的及公共政策立场 | 第16-17页 |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规范目的 | 第16-17页 |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公共政策立场 | 第17页 |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存在之价值 | 第17-19页 |
一、保护受益人之利益 | 第17页 |
二、维护交易安全 | 第17-18页 |
三、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 | 第18页 |
四、减少保险诉讼 | 第18页 |
五、避免产生过多的失效保单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不可抗辩条款之立法基础 | 第19-22页 |
一、保险法上保险人之合同解除权 | 第19-20页 |
二、保险法上解除权与合同法上撤销权之竞合 | 第20-21页 |
三、不可抗辩条款与合同法之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不可抗辩条款在域外的运用及借鉴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域外保险法对不可抗辩的规定 | 第22-23页 |
一、制定法对不可抗辩条款的强制性规范方式 | 第22页 |
二、不可抗辩条款在不同国家的规定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运用限制 | 第23-28页 |
一、投保方具有严重的欺诈行为 | 第23-27页 |
二、未交纳保费之情形 | 第27页 |
三、保险单不具有保险利益之情形 | 第27页 |
四、投保人购买保单时具有谋杀被保险人的意图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不可抗辩条款运用范围的拓宽及功能的扩张 | 第28-30页 |
一、保单的承保范围逐渐受到不可抗辩条款的约束 | 第28-29页 |
二、欺诈性隐瞒或者误述在部分国家也受不可抗辩法则的约束 | 第29-30页 |
三、不可抗辩条款所应用的险种范围逐渐增多 | 第30页 |
第四节 对我国保险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30-33页 |
一、加强对投保方利益的保护 | 第30-31页 |
二、完善我国保险立法 | 第31页 |
三、增强民族保险业的信誉度和竞争能力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保险法上不可抗辩规则体系之构建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关于不可抗辩的立法设计之建议 | 第33-38页 |
一、明确不可抗辩规则适用的合同状态 | 第33-34页 |
二、明确不可抗辩规则适用的条件 | 第34-36页 |
三、明确不可抗辩规则适用的合同类型 | 第36-37页 |
四、明确不可抗辩规则适用的期间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关于不可抗辩在司法中细化完善的建议 | 第38-39页 |
一、加强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 | 第38页 |
二、加强司法力度,防止保险人滥用最大诚信原则及合同解除权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关于不可抗辩的配套执法措施的建议 | 第39-42页 |
一、条款监管 | 第39-40页 |
二、风险内控环节的监管 | 第40-41页 |
三、督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止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滥用抗辩权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不可抗辩在保险合同中的运用建议 | 第42-44页 |
一、关于不可抗辩规则在格式化保险条款上的应用 | 第42-43页 |
二、关于不可抗辩条款内容的释义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