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5页 |
2 我国科教频道发展历程 | 第15-23页 |
·概述 | 第15页 |
·科学频道发展源头—科教影视 | 第15-16页 |
·科教频道发展历程二—科教栏目 | 第16-20页 |
·科教栏目的界定 | 第16-17页 |
·科教栏目的类型 | 第17-19页 |
·科教栏目的发展 | 第19-20页 |
·科教频道的最终形成 | 第20-22页 |
·“科教频道”的界定 | 第20页 |
·“科教频道”的构成 | 第20-21页 |
·科教频道的发展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CCTV-10 培育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电视文化消费模式 | 第23-47页 |
·概述 | 第23页 |
·目前电视文化消费现状—“娱乐化”、“庸俗化” | 第23-27页 |
·电视“娱乐化”、“庸俗化”现象描述 | 第23-24页 |
·电视“娱乐化”、“庸俗化”消极影响 | 第24-27页 |
·CCTV-10 培养了积极向上、健康的电视文化消费模式 | 第27-30页 |
·该模式实现渠道之一—“高雅文化”的内容定位 | 第27-28页 |
·该模式实现渠道之二—追求哲理性思考的节目精神气质 | 第28页 |
·该模式实现渠道之三—“风格化”的节目形态 | 第28-30页 |
·CCTV-10 消费模式出现的原因 | 第30-38页 |
·内因:电视行业产品结构平衡发展的必然 | 第30-34页 |
·外因—受众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 第34-38页 |
·CCTV-10 引导的消费模式的“社会功能” | 第38-47页 |
·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第38-40页 |
·有利于转型期青少年现代人格的塑造 | 第40-43页 |
·有利于全民精神文明建设 | 第43-47页 |
4 CCTV—10 面临的困境 | 第47-59页 |
·概述 | 第47页 |
·经济收入不佳 | 第47-50页 |
·主要经济收入—“广告收入”不佳 | 第47-49页 |
·次要收入——“衍生产品”收入未成气候 | 第49-50页 |
·“绿色收视率”之路 | 第50-57页 |
·“收视率”与CCTV-10 之弊 | 第51-53页 |
·“绿色收视率”与CCTV-10 之利 | 第53-56页 |
·“绿色收视率”之梦的实现 | 第56-57页 |
·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的矛盾 | 第57-59页 |
5 CCTV—10 SWOT 分析 | 第59-71页 |
·概述 | 第59页 |
·CCTV-10 优势分析 | 第59-63页 |
·拥有“黄金受众” | 第59-60页 |
·丰富的内容资源 | 第60-62页 |
·雄厚的制作实力 | 第62-63页 |
·CCTV-10 劣势分析 | 第63-66页 |
·制作资金缺乏,制作质量普遍不高 | 第63-64页 |
·科教影视人才缺乏 | 第64-65页 |
·节目交易市场未真正形成 | 第65-66页 |
·CCTV-10 竞争分析 | 第66-67页 |
·海外媒体的挑战 | 第66-67页 |
·其他媒体的挑战 | 第67页 |
·CCTV-10 机会分析 | 第67-70页 |
·国内高质量科教影视缺乏 | 第67-68页 |
·国家科普政策的支持 | 第68-69页 |
·数字电视的推出,开创新的赢利渠道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我国科教频道发展建议 | 第71-81页 |
·概述 | 第71页 |
·坚持专业化路线 | 第71-72页 |
·培养精品栏目 | 第72-73页 |
·扩充栏目内容 | 第73页 |
·建立内外交流体系 | 第73-74页 |
·引进民间资本 | 第74-77页 |
·加强国内民间资本的合作 | 第74-76页 |
·加强国外资本的合作 | 第76-77页 |
·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 第77-78页 |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7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