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间包庇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以“亲亲相隐”制度为视角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基本界定 | 第7-14页 |
第一节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概念 | 第7-10页 |
第二节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本质 | 第10-11页 |
第三节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分类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立法例研究 | 第14-25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立法例研究 | 第14-17页 |
第二节 近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立法例研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我国亲属间包庇犯罪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20-23页 |
第四节 我国古代及近代西方立法例启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亲属间包庇犯罪立法完善可行性论证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理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亲亲相隐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6-31页 |
第三节 我国亲属间包庇犯罪刑事立法论证 | 第31-34页 |
第四节 我国亲属间包庇犯罪司法实践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我国亲属间包庇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 | 第37-42页 |
第一节 从实体法角度修订相关条文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从程序法角度增加“亲属免证权”制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51-54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