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2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重点 | 第22-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写字楼空置率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3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 第24-30页 |
·写字楼 | 第24-25页 |
·空置 | 第25-26页 |
·空置率 | 第26-27页 |
·自然空置率(合理空置率) | 第27-28页 |
·空置期 | 第28页 |
·平均空置期 | 第28页 |
·平均租售时间 | 第28页 |
·净吸纳面积 | 第28-29页 |
·净吸纳率 | 第29页 |
·对我国空置、空置率概念内涵的简评 | 第29-30页 |
·空置写字楼在市场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一定数量的空置写字楼可以调节市场供求 | 第30-31页 |
·一定数量的空置写字楼是业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保证 | 第31页 |
·一定数量的空置写字楼是经济效益的体现 | 第31-32页 |
·空置率计算方法 | 第32-37页 |
·国内商品房实际空置率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国外商品房空置率的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空置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广州写字楼发展状况分析 | 第37-52页 |
·广州写字楼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广州写字楼总体发展概况 | 第38-43页 |
·写字楼供需矛盾缓和,空置率下降 | 第38-39页 |
·成交价格逐步回升 | 第39-40页 |
·二手写字楼市场逐渐复苏 | 第40-41页 |
·烂尾写字楼物业逐步得到改造 | 第41-42页 |
·中小面积的中档写字楼物业租赁活动逐渐活跃 | 第42页 |
·科技物业受关注 | 第42-43页 |
·广州写字楼的空间分布 | 第43-52页 |
·环市东板块 | 第43-46页 |
·天河北板块 | 第46-48页 |
·珠江新城板块 | 第48-50页 |
·琶洲板块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广州市写字楼自然空置率理论模型及实证计算 | 第52-67页 |
·自然空置率理论模型 | 第52-54页 |
·基本模型 | 第52页 |
·扩展的基本模型 | 第52-53页 |
·双向决定模型 | 第53-54页 |
·1996年-2005年广州市写字楼市场自然空置率的实证计算 | 第54-64页 |
·基本模型计算1996-2005年广州写字楼的自然空置率 | 第54-58页 |
·扩展模型计算1996-2005年广州写字楼的自然空置率 | 第58-61页 |
·根据双向决定模型得出1996-2005年广州写字楼市场的自然空置率 | 第61-64页 |
·广州写字楼空置状况评价 | 第64-65页 |
·广州写字楼空置成因分析 | 第65-67页 |
·1996-2000年,实际空置率高于自然空置率 | 第65页 |
·2001年至今,实际空置率低于自然空置率时期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广州写字楼现阶段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67-75页 |
·广州写字楼发展的特点 | 第67-69页 |
·天河区成为广州甲级写字楼的主要供应地 | 第67页 |
·对中低档写字楼的需求增加 | 第67页 |
·写字楼供给地域性差异大 | 第67-68页 |
·品牌发展商主导高端商务市场 | 第68-69页 |
·广州写字楼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69-72页 |
·写字楼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引导,过于集中的空间分布影响城市环境 | 第69-70页 |
·写字楼总量开发规模过大,影响CBD的开发建设 | 第70-71页 |
·总部经济的相对滞后阻碍了写字楼市场的发展 | 第71页 |
·写字楼开发经营方式单一,业权分散 | 第71-72页 |
·产品缺乏特色 | 第72页 |
·办公居住混合,居住办公现象突出 | 第72页 |
·广州写字楼的发展趋势 | 第72-75页 |
·部分商业裙楼向商务写字楼转化 | 第72-73页 |
·珠江新城和琶洲板块将成为广州写字楼的活跃中心 | 第73页 |
·写字楼产品及营销理念向国际靠扰 | 第73-74页 |
·未来供应量巨大,实际空置率可能不正常上升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广州写字楼发展的对策 | 第75-88页 |
·政府方面 | 第75-78页 |
·对土地供应总量进行调控 | 第75页 |
·对土地出让方式进行改进 | 第75-76页 |
·对土地交易流程进行规范 | 第76页 |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 第76-77页 |
·建立完善的市场引导机制 | 第77-78页 |
·合理利用投资政策,引进国外巨型企业,突显总部经济作用 | 第78页 |
·开发商方面 | 第78-82页 |
·准确的写字楼项目市场分析 | 第78-80页 |
·出色的营销策略 | 第80-81页 |
·足够的写字楼配套项目支持 | 第81-82页 |
·金融机构方面 | 第82-88页 |
·提高贷款质量 | 第83-85页 |
·加强融资服务创新 | 第85-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