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双孢蘑菇的组成及其活性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双孢蘑菇资源 | 第11-12页 |
·双孢蘑菇的组成及药理活性 | 第12-13页 |
·真菌多糖及植物多酚的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菌类多糖的概述 | 第13-14页 |
·植物多酚的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真菌多糖及植物多酚的相关活性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真菌多糖的相关活性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植物多酚的相关活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真菌多糖及植物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8-20页 |
·真菌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8-20页 |
·植物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20页 |
·除臭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臭味物质的来源 | 第20-21页 |
·消臭的研究进展及消臭方法 | 第21-22页 |
·立项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立项背景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双孢蘑菇多糖、多酚的提取、分离 | 第24-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多糖的标准曲线 | 第29页 |
·不同提取剂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多糖热水提取最佳工艺 | 第30-31页 |
·酶与Sevag法对脱蛋白的影响 | 第31页 |
·多糖的纯化效果 | 第31-33页 |
·多糖纯度的测定 | 第33页 |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多酚的标准曲线 | 第34页 |
·多酚的纯化效果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双孢蘑菇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36-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38-39页 |
·多酚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39-40页 |
·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双孢蘑菇提取物消除食品腐败的氨氮 | 第41-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氨氮标准曲线 | 第44页 |
·多糖对鸡肝腐败氨氮的消除效果及浓度、温度对其作用的影响 | 第44-46页 |
·多酚对鸡肝腐败的抑制及浓度、温度对其影响 | 第46-50页 |
·多酚、多糖对鸡肝腐败氨氮的消除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双孢蘑菇提取物消臭研究 | 第52-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多糖对NH_3的吸附及温度、剂量对吸附的其影响 | 第55-57页 |
·多糖对三甲胺(TMA)的吸附及温度、剂量对吸附的其影响 | 第57-60页 |
·多糖对吲哚的吸附及温度、剂量对吸附的其影响 | 第60-62页 |
·多酚对氨水、三甲胺、吲哚的消臭效果 | 第62-64页 |
·多酚消臭机理的研究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一 结论 | 第65页 |
二 本论文的研究创新 | 第65-66页 |
三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