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秩序思想的研究概况 | 第8页 |
一、社会秩序的概念界定 | 第8-13页 |
(一) 秩序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社会秩序的内涵 | 第9-13页 |
1. 结构说 | 第9-10页 |
2. 结构功能说 | 第10-13页 |
3. 状态说 | 第13页 |
4. 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13页 |
二、马克思的社会秩序思想 | 第13-29页 |
(一) 马克思提出社会秩序思想的背景 | 第13-16页 |
1. 社会背景 | 第13-15页 |
2. 理论背景 | 第15-16页 |
(二) 马克思社会秩序思想的内容 | 第16-27页 |
1. 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论述 | 第16-20页 |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分析 | 第20-25页 |
3.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分析 | 第25-27页 |
(三) 马克思社会秩序思想的特点 | 第27-29页 |
1. 强调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 第27-28页 |
2. 注重社会矛盾和冲突 | 第28页 |
3. 注重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 | 第28-29页 |
三、马克思社会秩序思想的流变 | 第29-41页 |
(一) 达伦多夫的社会秩序思想 | 第29-33页 |
1. 达伦多夫的社会秩序观 | 第30页 |
2. 达伦多夫对社会冲突根源及形成的认识 | 第30-31页 |
3. 达伦多夫的冲突调节思想 | 第31-32页 |
4. 达伦多夫对后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分析 | 第32-33页 |
(二) 哈贝马斯的社会秩序思想 | 第33-37页 |
1. 哈贝马斯对社会失序的认识 | 第33-34页 |
2. 哈贝马斯对社会失序原因的分析 | 第34-35页 |
3. 哈贝马斯重建社会秩序的思想 | 第35-37页 |
(三) 罗默的社会秩序思想 | 第37-40页 |
1. 罗默对社会阶级结构的论述 | 第37-38页 |
2. 罗默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分析 | 第38-39页 |
3. 罗默提出“证券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 | 第39-40页 |
(四) 对达伦多夫、哈贝马斯、罗默社会秩序思想的简要评价 | 第40-41页 |
四、结论 | 第41-45页 |
(一) 重视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协调 | 第42-43页 |
(二) 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调节的制度化 | 第43页 |
(三) 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