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 ·目的意义 | 第12页 |
| ·沼气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沼气发酵微生物 | 第12-13页 |
| ·沼气发酵是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 第13-15页 |
| ·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 ·克隆文库法 | 第16-17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 第17-18页 |
|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第18页 |
| ·RAPD法 | 第18-1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9页 |
| ·r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析 | 第19-20页 |
| ·末端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0页 |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20-21页 |
| ·微生物放射技术 | 第21-22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运用并与传统研究方法结合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 ·厌氧活性污泥样品来源 | 第23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酶及相关生化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 ·厌氧活性污泥总DNA提取和检测 | 第26-27页 |
| ·16S rDNA文库构建 | 第27-29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农村户用沼气池发酵微生物DGGE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3-44页 |
| ·北京郊区某能源生态技术示范基地户用沼气池的调查情况 | 第33-34页 |
| ·厌氧活性污泥DNA提取方法和纯化 | 第34-36页 |
| ·农村户用沼气池厌氧活性污泥总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 ·农村户用沼气池厌氧活性污泥总DNA的纯化 | 第35-36页 |
| ·PCR扩增农村户用沼气池厌氧污泥微生物16S rDNA V3区 | 第36-38页 |
| ·细菌16S rDNA V3区扩增 | 第36-37页 |
| ·古菌16S rDNA V3区扩增 | 第37-38页 |
| ·细菌V3-PCR-DGGE方法的建立 | 第38-42页 |
| ·通过垂直DGGE确定水平DGGE变性剂浓度范围 | 第38-39页 |
| ·DGGE电泳时间优化 | 第39-40页 |
| ·DGGE上样量优化 | 第40页 |
| ·PCR模板量优化 | 第40-41页 |
| ·PCR扩增方式比选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农村户用沼气池发酵微生物多样性ARDRA分析 | 第44-5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44-57页 |
| ·厌氧活性污泥总DNA提取与纯化 | 第44-45页 |
| ·细菌16S rDNA文库的构建以及ARDRA分析 | 第45-53页 |
| ·古菌16S rDNA文库的构建以及ARDRA分析 | 第53-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DGGE分析农村户用沼气池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58-68页 |
| ·材料 | 第58页 |
| ·材料 | 第58页 |
| ·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58-66页 |
| ·DNA提取结果 | 第58-59页 |
| ·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不同发酵状态沼气池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 第59-63页 |
| ·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不同发酵状态沼气池古菌群落结构差异 | 第63-66页 |
| ·小结 | 第66页 |
| ·讨论 | 第66-68页 |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