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隐喻与意义建构--对大陆媒体国、亲、新党团来访报道的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隐喻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隐喻的本质 | 第11-15页 |
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 | 第11-12页 |
二、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 | 第12-13页 |
三、隐喻作为一种诠释框架组织文本 | 第13-14页 |
四、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家”隐喻 | 第15-18页 |
一、得体的隐喻:“家”隐喻适合描述两岸状况 | 第15-16页 |
二、承袭的隐喻:“家—国”隐喻的常规化 | 第16页 |
三、自然的隐喻:“家”的日常性、情感性 | 第16-17页 |
四、作为场景的隐喻:家是个温馨的言说空间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家”隐喻的文本建构 | 第18-49页 |
第一节 “家”隐喻如何组织报道 | 第18-21页 |
一、隐喻通过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而获得新意义 | 第18-19页 |
二、映射是源域概念蕴涵特征的系统性转移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情感互动:“喜相逢”的叙事典范 | 第21-28页 |
一、叙事结构的模式化 | 第22-23页 |
二、“喜相逢”的故事 | 第23-28页 |
第三节 形象塑造:“自家人”的媒体画像 | 第28-37页 |
一、亲切的政治家群像 | 第28-32页 |
二、形象修辞 | 第32-33页 |
三、“自家人”认同 | 第33-37页 |
第四节 话语分析:“家务事”的我者述说 | 第37-49页 |
一、叙事视角 | 第37-38页 |
二、话语置换 | 第38-41页 |
三、话语逻辑 | 第41-49页 |
第三章 “家”隐喻的意义建构 | 第49-55页 |
第一节 “家”与传统文化语境 | 第49-52页 |
一、“家—国”民族文化心理 | 第49-50页 |
二、“和合”文化传统 | 第50-51页 |
三、“家”隐喻在文化语境中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家”与意识形态运作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