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损伤的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工程背景 | 第8-9页 |
|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判据和预防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冲击地压机理和判据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冲击地压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煤岩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煤岩材料的细观损伤机制 | 第17-30页 |
| ·煤样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17页 |
| ·煤岩材料内部微裂纹发生与扩展机制 | 第17-19页 |
| ·损伤变量的定义 | 第19-21页 |
| ·煤岩材料损伤本构方程 | 第21-25页 |
| ·煤岩材料损伤演化方程 | 第25-29页 |
| ·Mazars 损伤模型 | 第25-26页 |
| ·Loland 模型 | 第26-27页 |
| ·分段线性损伤模型 | 第27-28页 |
| ·分段曲线损伤模型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冲击地压发生的煤岩材料损伤理论及其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 ·冲击地压发生的判别准则 | 第30-33页 |
| ·能量准则 | 第30-31页 |
| ·扰动响应判别准则 | 第31-33页 |
| ·冲击地压发生的煤岩材料损伤理论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4 圆形巷道的冲击地压发生的解析分析 | 第35-42页 |
| ·基本方程 | 第35-36页 |
| ·损伤变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圆形巷道冲击地压解析分析 | 第37-42页 |
| 5 五龙矿331 采区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方案 | 第42-51页 |
| ·五龙矿地质概况 | 第42-43页 |
| ·五龙矿冲击地压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 ·典型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 第44-47页 |
| ·3311 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概况 | 第44页 |
| ·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 第44-47页 |
| ·331 采区冲击地压防治总体措施 | 第47-49页 |
| ·331 区冲击地压防治具体方案 | 第49-51页 |
| ·煤巷掘进过程中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方案 | 第49页 |
| ·3315 采煤工作面解危措施 | 第49-50页 |
| ·3316 采煤工作面解危措施 | 第50-51页 |
| 6 结论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读研以来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