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火地塘伞菌区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伞菌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我国伞菌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国外伞菌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伞菌的分类历史与进展 | 第13-14页 |
·伞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 第14-15页 |
·脂肪酸的组分分析 | 第14页 |
·真菌胞壁碳水化合物的的组成 | 第14页 |
·蛋白质 | 第14页 |
·DNA-DNA,DNA-RNA 分子杂交 | 第14-15页 |
·真菌的超徽结构 | 第15页 |
·伞菌的生态学研究 | 第15-16页 |
·伞菌系统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标本采集 | 第17页 |
·标本鉴定 | 第17-18页 |
·标本保存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火地塘伞菌种类组成 | 第19-27页 |
·火地塘伞菌基本组成及生态分布 | 第19-26页 |
·火地塘伞菌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 | 第26-27页 |
·生态因子对伞菌分布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不同林分对伞菌分布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枯落物层次对伞菌分布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季节伞菌分布的影响 | 第31-32页 |
·火地塘伞菌的经济价值 | 第32-34页 |
·火地塘伞菌区系地理成分及特征 | 第34-37页 |
·世界广布成分 | 第34页 |
·北温带成分 | 第34页 |
·东亚-北美成分 | 第34页 |
·旧世界温带成分 | 第34-35页 |
·中国-喜马拉雅成分 | 第35页 |
·中国-日本成分 | 第35页 |
·泛热带成分 | 第35页 |
·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1 火地塘伞菌形态描述 | 第43-72页 |
附录2 部分伞菌孢子的显微照片(10×40)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