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生物柴油生产概述 | 第9-14页 |
·发展生物柴油的意义 | 第9页 |
·生物柴油的生产与使用 | 第9-14页 |
·动植物油脂直接使用 | 第9-10页 |
·微乳化 | 第10页 |
·热裂解 | 第10-11页 |
·酯交换 | 第11-14页 |
2 固体酸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14-27页 |
·SO_4~(2-)/M_XO_Y固体酸 | 第15-23页 |
·SO_4~(2-)/M_XO_Y固体酸的制备 | 第15-17页 |
·制备条件对SO_4~(2-)/MXOY固体酸的影响 | 第17-21页 |
·SO_4~(2-)/MXOY固体酸性能的改进 | 第21-23页 |
·分子筛类固体酸 | 第23页 |
·负载杂多酸 | 第23-24页 |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24页 |
·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4-2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催化剂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 第28-30页 |
·分子筛、树脂样品的收集与活化 | 第28-29页 |
·SZ(SO_4~(2-)/ZRO_2)及ZRO_2的制备 | 第29页 |
·ST(SO_4~(2-)/TIO_2)-Ⅰ及ST(SO_4~(2-)/TIO_2)-Ⅱ的制备 | 第29-30页 |
·TIO_2制备 | 第30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0页 |
·催化剂酸性测定 | 第30-31页 |
·麻疯油酸值调节 | 第31页 |
·预酯化实验及预酯化率计算 | 第31页 |
4 反应结果与讨论 | 第31-47页 |
·用于预酯化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筛选结果 | 第31-33页 |
·ST-Ⅱ固体酸煅烧条件对其预酯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煅烧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反应条件对ST-Ⅱ固体酸预酯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醇酸摩尔比的影响 | 第37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ST-Ⅱ固体酸表征 | 第39-45页 |
·ST-Ⅱ固体酸SEM表征结果 | 第39-40页 |
·ST-Ⅱ固体酸XRD表征结果 | 第40-42页 |
·ST-Ⅱ固体酸TG表征结果 | 第42-43页 |
·ST-Ⅱ固体酸BET、S含量表征结果 | 第43-45页 |
·ST-Ⅱ固体酸酸性与其预酯化反应活性的关系 | 第45-47页 |
·酸强度与酸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不同强度下酸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5 ST-Ⅱ固体酸酸位结构、催化机理及稳定性 | 第47-55页 |
·酸位结构 | 第47-49页 |
·酸位形成 | 第49页 |
·酯化反应催化机理 | 第49-51页 |
·ST-Ⅱ固体酸稳定性 | 第51-55页 |
·ST-Ⅱ固体酸直接重复使用 | 第51-53页 |
·ST-Ⅱ固体酸煅烧重复使用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