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7-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4. 试验材料 | 第12-13页 |
·试验菌株 | 第12页 |
·试验动物 | 第1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2页 |
·主要试剂 | 第12-13页 |
·主要仪器 | 第13页 |
5. 试验方法 | 第13-17页 |
·菌种的复苏和培养 | 第13页 |
·胞外产物的制备 | 第13页 |
·胞外产物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3-14页 |
·胞外酶活性检测 | 第14-15页 |
·溶血性检测 | 第15页 |
·肠毒素检测 | 第15页 |
·细胞毒性检测 | 第15-16页 |
·胞外产物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16页 |
·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试验 | 第16-17页 |
6.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胞外产物酶活性检测 | 第17页 |
·胞外产物溶血活性 | 第17页 |
·胞外产物肠毒素的检测 | 第17-18页 |
·细胞毒性 | 第18页 |
·胞外产物总蛋白含量 | 第18-19页 |
·胞外产物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19-20页 |
·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试验 | 第20-22页 |
7. 讨论 | 第22-26页 |
·胞外产物的酶活性 | 第22-23页 |
·胞外产物的外毒素特性 | 第23-24页 |
·胞外产物的致病性 | 第24-26页 |
8.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图版 | 第32-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