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及本文研究内容总述 | 第9-19页 |
1-2-1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综述 | 第9-12页 |
1-2-2 与本论文相关数值模拟技术概论 | 第12-19页 |
1-3 目前国内外凝固模拟软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19-21页 |
1-3-1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2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砂型铸件凝固过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22-32页 |
2-1 凝固传热过程的控制方程 | 第22页 |
2-2 金属凝固传热计算差分方程的推导 | 第22-24页 |
2-3 金属凝固计算差分方程的稳定性讨论 | 第24-25页 |
2-4 金属凝固界面换热系数的处理 | 第25-26页 |
2-5 金属凝固的潜热处理 | 第26-29页 |
2-5-1 潜热处理方法概述 | 第26-28页 |
2-5-2 本软件中等效比热法和温度回升法的分阶段综合运用 | 第28-29页 |
2-6 温度场模拟实例 | 第29-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铸件的孤立域热节判定方法及缩孔缩松预测算法的研究 | 第32-56页 |
3-1 铸件凝固过程中孤立域热节的计算 | 第32-39页 |
3-1-1 孤立域热节的概念 | 第32-33页 |
3-1-2 程序中孤立域的动态划分 | 第33-39页 |
3-2 一般铸件缩松缩孔预测 | 第39-42页 |
3-2-1 原理简介 | 第39页 |
3-2-2 缩孔预测 | 第39-41页 |
3-2-3 缩松预测 | 第41-42页 |
3-3 铸钢件的缩孔缩松缺陷计算实例 | 第42-50页 |
3-3-1 平板铸件设中心冒口时的缩孔形成模拟 | 第42-44页 |
3-3-2 碗衬铸钢件缩松缩孔缺陷模拟 | 第44-47页 |
3-3-3 圆柱形铸件的缩孔形成模拟 | 第47-50页 |
3-4 球墨铸铁件缩松缩孔预测 | 第50-53页 |
3-4-1 原理简介 | 第50页 |
3-4-2 缩孔预测 | 第50-52页 |
3-4-3 缩松预测 | 第52-53页 |
3-5 球墨铸铁件缩松缩孔缺陷计算实例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 OpenGL的凝固数值模拟显示技术 | 第56-76页 |
4-1 基于OpenGL的数值模拟软件中显示开发 | 第56-60页 |
4-1-1 OpenGL功能概述及在凝固数值模拟软件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4-1-2 OpenGL原理及编程开发工具的环境设置 | 第57-59页 |
4-1-3 构成实体铸件图形单元的绘制 | 第59-60页 |
4-2 网格剖分结果实体显示及动态观察 | 第60-69页 |
4-2-1 整体图形的三维实体显示 | 第60-61页 |
4-2-2 铸件实体图形的三维动态旋转、缩放、平移等观察显示 | 第61-66页 |
4-2-3 显示列表及交替刷新技术在加速显示过程中的应用 | 第66-69页 |
4-3 铸件实体的剖切显示图 | 第69-71页 |
4-4 铸件边界轮廓及凝固状态显示图 | 第71-73页 |
4-5 温标的计算以及温度场计算结果显示图 | 第73-74页 |
4-6 铸件缩松缩孔缺陷显示图 | 第74-75页 |
4-7 凝固过程动画的工作原理与实现 | 第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软件材料数据库的设计 | 第76-87页 |
5-1 数值模拟软件中材料数据库的介绍 | 第76页 |
5-2 材料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 第76-82页 |
5-2-1 材料数据库设计思路 | 第76-77页 |
5-2-2 数据库数据表的建立 | 第77-79页 |
5-2-3 材质热物性参数的选取 | 第79-80页 |
5-2-4 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浏览、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的程序实现 | 第80-82页 |
5-3 数据库对话框的总体设计 | 第82-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数值模拟软件用户界面设计及程序集成 | 第87-95页 |
6-1 软件各模块主要功能介绍 | 第87-94页 |
6-1-1 工作流程及软件主界面 | 第87-89页 |
6-1-2 前处理网格剖分及装配 | 第89-91页 |
6-1-3 参数赋值并模拟计算 | 第91-93页 |
6-1-4 后处理缺陷结果显示 | 第93-94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就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