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应用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14-16页 |
·国外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状况 | 第14-15页 |
·我国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状况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2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42页 |
·定义 | 第18页 |
·烟草粉尘爆炸性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 | 第18-19页 |
·烟草粉尘爆炸机理 | 第19-24页 |
·爆炸机理 | 第19-21页 |
·烟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 | 第21-22页 |
·烟草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烟草粉尘防爆技术原理 | 第24-26页 |
·控制可燃物浓度 | 第24-25页 |
·控制氧浓度 | 第25页 |
·控制点火源 | 第25-26页 |
·控制爆炸破坏效应 | 第26页 |
·烟草粉尘防爆技术措施 | 第26-30页 |
·烟草爆炸预防技术措施 | 第26-28页 |
·烟草粉尘爆炸防护技术措施 | 第28-29页 |
·烟草粉尘防爆技术措施优选 | 第29-30页 |
·安全和评价 | 第30-33页 |
·安全 | 第30页 |
·安全的基本特征 | 第30-33页 |
·评价 | 第33页 |
·安全评价 | 第33-39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33-34页 |
·安全评价的概念 | 第34-35页 |
·安全标准 | 第35-36页 |
·安全评价原理 | 第36页 |
·安全评价程序 | 第36-37页 |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 第37-39页 |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点 | 第40-41页 |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3 粉尘防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的权重分配 | 第42-60页 |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7页 |
·指标的含义 | 第42页 |
·指标的功能 | 第42-43页 |
·指标体系的概念 | 第43页 |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页 |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 第43-44页 |
·安全性评价指标分析 | 第44-45页 |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45-47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50页 |
·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47-48页 |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8-50页 |
·权重调整方法 | 第50页 |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50-55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51-52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2-54页 |
·计算因素的相对权重 | 第54-55页 |
·粉尘防爆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55-60页 |
·准则层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5-56页 |
·机(物)防爆安全状况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6-57页 |
·防爆环境安全条件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7-58页 |
·防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8-59页 |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值汇总 | 第59-60页 |
4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70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60-66页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 | 第63-66页 |
·评判结果的处理 | 第66-68页 |
·最大隶属度原则 | 第66页 |
·加权平均法 | 第66-67页 |
·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法 | 第67-6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缺点 | 第68-70页 |
5 应用实例 | 第70-91页 |
·烟草加工系统概况 | 第70-75页 |
·所在地自然条件 | 第70-71页 |
·公用工程 | 第71-72页 |
·主要建构筑物情况 | 第72页 |
·烟草加工工艺流程 | 第72-73页 |
·烟草加工主要生产设备 | 第73-74页 |
·烟草粉尘特性 | 第74-75页 |
·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 第75-82页 |
·调用指标权重向量 | 第82-83页 |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第83-84页 |
·某烟厂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84-85页 |
·安全评价结果的验证 | 第85页 |
·评价结论及整改意见 | 第85-90页 |
·评价结论 | 第85-86页 |
·整改意见 | 第86页 |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第86-90页 |
·推广与应用 | 第90-9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