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和构造应力场对富溪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前言 | 第1-15页 |
| 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23页 |
| ·岩石力学 | 第15-17页 |
| ·地应力 | 第17-22页 |
| ·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 ·地应力分布的一些基本规律 | 第19-22页 |
| ·地应力测量的原理和技术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23-34页 |
| ·隧址区地质构造 | 第23-27页 |
| ·工程概况 | 第23页 |
| ·隧道围岩地层、地质构造 | 第23-27页 |
|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 ·地质构造 | 第24-27页 |
| ·隧址区大地构造形态 | 第27-30页 |
| ·隧址区晚第三纪以来地应力场 | 第30-32页 |
| ·隧址区应力场大小和方位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构造应力场和富溪隧道 | 第34-41页 |
| ·考虑构造应力场时富溪隧道设计和施工 | 第34-36页 |
| ·隧道线路和走向的选择 | 第34页 |
| ·隧道断面形状设计 | 第34-36页 |
| ·不考虑构造应力场时富溪隧道设计和施工 | 第36-38页 |
| ·隧道线路和走向的选择 | 第37页 |
| ·隧道断面形状设计 | 第37-38页 |
| ·构造应力场空间差异性原因和隧道工程 | 第38-41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举例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构造应力场对富溪隧道支护影响简单分析 | 第41-44页 |
| ·隧道支护理论发展 | 第41-42页 |
| ·新奥法 | 第42-43页 |
| ·富溪隧道支护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隧道中轴墙稳定性和承载力分析 | 第44-55页 |
| ·前人研究地基稳定时提出的一些思路简介 | 第44-46页 |
| ·假定滑动面法 | 第44-45页 |
| ·散体极限平衡理论 | 第45页 |
| ·分析塑性区延展程度以确定地基承载力 | 第45-46页 |
| ·用岩土稳态函数分析条形地基受力及求解临危承载力 | 第46-51页 |
| ·思路概述 | 第46页 |
| ·岩土稳定破坏状态函数的定义 | 第46-47页 |
| ·用 S( M)分析塑性区延展 | 第47-49页 |
| ·特定p作用下中轴线上 S( M)最大时的β_0 | 第49页 |
| ·p_d作用下中轴线上 S( M)最大时的β_0 | 第49-50页 |
| ·算例 | 第50-51页 |
| ·按传统公式及规范求解 | 第50-51页 |
| ·按本文方法求解 | 第51页 |
| ·分析 | 第51页 |
| ·富溪隧道中墙受力和稳定性分析 | 第51-55页 |
| ·计算 | 第51-54页 |
| ·分析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洞口断裂构造对隧道影响及处理 | 第55-58页 |
| 结论和探讨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