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稀土—钨基扩散阴极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热电子发射理论 | 第12-13页 |
·热阴极概述 | 第13-15页 |
·钪系阴极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阴极材料的制备 | 第21-33页 |
·阴极的成分设计 | 第21-22页 |
·阴极制备工艺流程 | 第22页 |
·掺杂钨粉的制备 | 第22-24页 |
·溶液的配制和反应 | 第22-23页 |
·干凝胶的分解 | 第23页 |
·粉末还原 | 第23-24页 |
·烧结基体的制备 | 第24-27页 |
·基体孔度及其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基体压制成型 | 第25-26页 |
·基体烧结 | 第26页 |
·基体压制和烧结工艺的研究 | 第26-27页 |
·阴极的制备 | 第27-30页 |
·基体浸盐 | 第27-28页 |
·阴极表面残盐的处理和退火 | 第28-29页 |
·阴极浸盐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3章 阴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33-47页 |
·阴极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36页 |
·S2 粉末的XRD分析 | 第33页 |
·E1 和E3 粉末与基体的XRD分析 | 第33-35页 |
·Y3 基体的XRD分析 | 第35页 |
·Y6 粉末和基体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粉末粒度和微观形貌分析 | 第36-39页 |
·粒度分析 | 第36-38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基体的微观形貌和能谱分析 | 第39-41页 |
·阴极的分析 | 第41-45页 |
·阴极表面的形貌和能谱分析 | 第41-43页 |
·阴极断口形貌和能谱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复合稀土-钨基阴极电子发射性能和表面分析 | 第47-61页 |
·发射性能测试的原理和装置 | 第47-51页 |
·热阴极的发射性能测试原理 | 第47-50页 |
·测试的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阴极的发射性能 | 第51-56页 |
·S2 阴极的发射性能 | 第51-52页 |
·E1 和E3 阴极的发射性能 | 第52-53页 |
·Y3、Y4 和Y6 阴极的发射性能 | 第53-55页 |
·发射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阴极的表面分析 | 第56-60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活性物质产生和扩散机制的研究 | 第61-79页 |
·各烧结基体的表面元素分析 | 第62-65页 |
·复合稀土氧化物/氧化钪-钨基阴极的表面分析 | 第65-73页 |
·阴极激活后表面元素组成 | 第65-66页 |
·阴极表面与基体表面显微结构和组成的比较 | 第66-68页 |
·活性元素向阴极表面扩散过程的研究 | 第68-69页 |
·阴极覆膜后的活性元素扩散研究 | 第69-71页 |
·活性元素在覆膜阴极表面的迁移 | 第71-72页 |
·建立在扩散研究基础上的含钪阴极表面模型 | 第72-73页 |
·自由Sc产生机制的讨论 | 第73-75页 |
·Y、Eu元素扩散问题的讨论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