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喹噁啉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3页 |
| ·磺胺类药物概述 | 第8-9页 |
| ·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 第9-11页 |
| ·各国兽药残留标准 | 第11页 |
| ·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及基本原理 | 第14-17页 |
| ·磺胺喹噁啉抗体的研制 | 第14-16页 |
| ·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 第14-15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 第15-16页 |
|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抗磺胺喹噁抗体的制备 | 第17-24页 |
|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 ·免疫原及包被原的制备 | 第17-18页 |
| ·兔抗SQ抗体的制备 | 第18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18-19页 |
| ·抗体的提纯与鉴定 | 第1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9-22页 |
| ·免疫原及包被原的制备 | 第19-21页 |
|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21-22页 |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22页 |
| ·讨论 | 第22-24页 |
| ·半抗原的联接方法及免疫原和包被原的选择 | 第22-23页 |
| ·关于SQ紫外吸收峰的漂移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4-42页 |
|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标准品的配制 | 第24-25页 |
| ·包被浓度、抗体浓度的选择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5页 |
| ·酶联免疫分析步骤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5页 |
| ·灵敏度实验 | 第25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25-26页 |
| ·健全性实验 | 第26页 |
| ·回收实验 | 第26-28页 |
| ·牛奶的回收实验 | 第26页 |
| ·蜂蜜的回收实验 | 第26-27页 |
| ·肉样的回收实验 | 第27页 |
| ·鸡蛋的回收实验 | 第27-28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28-29页 |
| ·包被板稳定性实验 | 第28页 |
| ·标准品稳定性实验 | 第28页 |
| ·抗体稳定性实验 | 第28页 |
| ·二抗稳定性实验 | 第28页 |
| ·药盒综合稳定性实验 | 第28-29页 |
| ·真实阳性样品的获得 | 第29页 |
| ·方法学比较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 | 第29-40页 |
| ·方法学优化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 ·方法学鉴定 | 第30-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关于包被原 | 第40页 |
| ·药盒测定范围的调整 | 第40-41页 |
| ·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