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供电局预付费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我国电能计量计费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1-14页 |
| ·电能计量预付费系统产生及存在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 ·电能计量预付费系统收费模式与其它收费模式的比较 | 第13页 |
| ·电能计量预付费系统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预付费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8-24页 |
| ·峨眉山供电局电费回收现状 | 第18页 |
| ·峨眉山供电局各类电费构成情况 | 第18页 |
| ·电费预收面临的困难 | 第18-19页 |
| ·峨眉山供电局各类电费构成情况 | 第19页 |
| ·预付费系统功能需求 | 第19-20页 |
| ·系统运行软、硬件环境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 ·软件平台 | 第20页 |
| ·硬件平台 | 第20-21页 |
| ·关键技术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 ·数据库技术 | 第21页 |
| ·WEB服务技术 | 第21-22页 |
| ·通信技术 | 第22页 |
| ·中间件技术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预付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30页 |
| ·预付费系统目标与功能 | 第24页 |
| ·预付费系统概述 | 第24页 |
| ·预付费系统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 ·预付费系统的特点 | 第25-27页 |
| ·开放性 | 第25页 |
| ·可扩展性 | 第25页 |
| ·功能独立性 | 第25页 |
| ·可伸缩性 | 第25-26页 |
| ·安全性 | 第26-27页 |
| ·可靠性 | 第27页 |
| ·系统组网情况 | 第27-29页 |
| ·移动与供电局的网络连接 | 第27-28页 |
| ·供电局系统内部组网情况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预付费系统平台软件设计方案 | 第30-36页 |
| ·平台体系结构概述 | 第30页 |
| ·预付费中间件系统 | 第30-31页 |
| ·预付费客户端系统 | 第31页 |
| ·前置机系统 | 第31页 |
| ·SG186营销接口 | 第31-34页 |
| ·购电信息发送 | 第31-32页 |
| ·发送预购电月末结算信息 | 第32页 |
| ·预购电解除 | 第32页 |
| ·客户新装变更 | 第32-33页 |
| ·催费.停复电控制 | 第33页 |
| ·异常分析 | 第33-34页 |
| ·95598系统接口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预付费系统各模块设计方案 | 第36-62页 |
| ·开卡模块 | 第36-39页 |
| ·特权卡开卡流程 | 第36-37页 |
| ·用户卡开卡流程 | 第37-39页 |
| ·售电模块 | 第39-41页 |
| ·数据查询模块 | 第41-47页 |
| ·用户卡信息查询模块 | 第41-42页 |
| ·新开户信息查询模块 | 第42页 |
| ·购电信息查询模块 | 第42-43页 |
| ·补换卡信息查询模块 | 第43-44页 |
| ·用户卡停运信息查询模块 | 第44页 |
| ·用户卡结算信息查询模块 | 第44-45页 |
| ·终端刷卡信息查询模块 | 第45-46页 |
| ·终端刷卡与刷卡查询模块 | 第46页 |
| ·售电查询模块 | 第46-47页 |
| ·跳闸请求信息查询模块 | 第47页 |
| ·安全检测模块 | 第47-51页 |
| ·用电异常告警 | 第48页 |
| ·余电不足告警 | 第48页 |
| ·卡信息异常告警 | 第48-50页 |
| ·刷卡异常告警 | 第50-51页 |
| ·终端通信模块 | 第51-53页 |
| ·营销系统接口模块 | 第53-61页 |
| ·终端数据查询接口 | 第53-54页 |
| ·负控购电接口 | 第54-56页 |
| ·预购电解除接口 | 第56页 |
| ·客户新装变更接口 | 第56-58页 |
| ·催费.停复电控制接口 | 第58-59页 |
| ·限电控制接口 | 第59-60页 |
| ·异常分析接口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2-65页 |
| ·模块测试 | 第62-64页 |
| ·测试结果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